分享

Nature发布2018年全球科研人员薪酬及现状调查报告,你有没有拖后腿呢?

 解螺旋 2020-08-27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近日,Nature对全球科学界薪资和工作满意度进行了两年一次的调查,主要涉及诸多研究者最最关心的薪酬和未来职业发展情况,并突显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除了学术研究之外,科学家还有大量的其他职业机会,而其中一些选择无论在情感上、经济上还是两者兼而有之,都可能更有回报。

该项调查是由伦敦研究咨询公司Shift Learning在2018年6月至7月期间进行的,其调查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4334位科研工作者,其中近40%的受访者居住在北美,35%的人生活在欧洲,16%在亚洲。同时,Nature也调查访问了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的研究人员。

调查中,受访者需要回答关于薪资、工作满意度、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否遭遇歧视、心理健康以及其他涉及科研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超过三分之二(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这一比率与2016年的调查基本持平。尽管如此,仍无法保证这些数字能够持续保持稳定。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满意度在过去一年中有所下降,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情况有所改善。

而依据就业部门的回答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发现,不同机构的研究者对待科研的态度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受访者可能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感到非常满意(73%),紧随其后的是行业受访者(71%)、政府(68%)和学术界(67%)。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Susan Porter认为,这支持了一个事实,即学术界以外确有令人满意的高薪工作。

自2016年调查以来,满意度数据发生了变化,其中学术界满意度高的科学家(65%)的比例略高于产业界(63%)。而这两项调查之间的差异表明,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平衡已略微倾向于企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科研者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不总是工作环境氛围良好的标志。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研究,并因此而获得较高的工作满意度,这点虽然毋庸置疑,但也有可能他们正在面临着高强度的压力和承受着很糟糕的不幸福感。

薪水现状

关于薪水的问题,调查研究揭示了不同机构的科研者间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59%的医药行业界内科研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薪水感到满意; 相比之下,只有40%的学术界受访者、41%的非营利受访者和49%的政府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薪酬感到满意。总体而言,4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薪水感到满意,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近期可能会加薪,但显然还不足以消除所有失望情绪。

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年薪超过15万美元,近30%的人报告的薪水在5万美元到8万美元之间,接近25%的人表示他们的收入在3万美元到5万美元之间。另一面,11%的人收入在1.5万美元到3万美元之间,12%的收入甚至没有那么多。

谈到薪资,职称很重要。虽然少数教授、研发经理和研究主管的收入不到1.5万美元。大约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主要是教师,收入不到3万美元。近30%的科研人员在薪资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而与2016年的薪资调查一样,地理位置是决定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亚洲,近40%的受访者表示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约合10万人民币),而在北美这一比例只为2%。在北美和大洋洲,11%的受访者收入超过15万美元,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在欧洲只有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而在北美这一比例则只为5%,这一差距与2016年的调查结果持平。

该调查还反映出了薪酬方面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多年来从事科研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称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受访者中,33%的男性报告每年收入超过11万美元,但只有23%的女性达到了这一水平。对于早/中期职业生涯的受访者来说,收入等级在两性之间比较均衡,不过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表示对薪资不满意(59%与53%相比)。

在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受访者中,超过20%表示他们对薪水不满意,而年收入在1.5万美元到3万美元之间的人中,有27%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薪水感到满意,可能是因为这薪资水平符合他们的期望和生活成本。

科研职业发展状况

不出所料,学术界仍然是一个备受科研者欢迎的地方:近四分之三(70%)的受访者表示,在完成博士学位后,进入学术界仍是他们主要的目标,这也符合2017年研究生学生调查报告结果。

与2016年的调查报告研究相比较后,则会发现就职业晋升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而言,基金竞争始终位居榜首,其比值高达55%。其次,则是缺少相应的职业岗位,占比为44%;而紧随其后的则是因为没有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沟通,毕竟学术研究不是一件闭门造车的事情。

工作满意度

对科研者而言,维持好科学研究和个人生活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尽管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感到满意,但相比于学术界(68%),产业内的研究者(79%)似乎更有优势。

其实工作满意度还涉及到了其他多方面的问题。当被问及使其研究工作最为满意的重要因素时,受访者均将“对所做的研究工作感兴趣”列在最重要的位置,而这个因素在实际满意度方面也排名最高。另外,对科研的决策能力、工作保障、职业发展机会和对成就的认可度都是受访者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状态

同时,受访者也坦率地表示,研究工作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负面影响。1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要么接受过帮助,要么正在寻求治疗抑郁或焦虑的帮助;17%的人则表示他们没有得到帮助,但愿意接受帮助;3%的人曾寻求过帮助,但尚未收到帮助。这些数据反映出科研者内心确实存在焦虑不安的情况,Nature所开展的2017年研究生调查中,1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寻求过帮助,并借此以缓解由研究直接引起的焦虑或抑郁症。

另外,性骚扰和性别歧视,这类在科学界一直顽固存在的问题也会削弱研究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或工作能力。超过四分之一(28%)的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目前的工作中目睹过这些问题的发生;超过五分之一(2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亲身经历过诸如此类的对待。

在那些说他们目睹或经历过某种歧视的人中,近一半(47%)表示他们经历过最为常见的性别歧视。表示他们亲身经历过性别歧视的受访者中,有91%是女性。基于年龄(23%)或种族(22%)的歧视也相对普遍。

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所在研究机构在促进多样性方面上做的足够多。那些在产业界工作的研究者(58%)比学术界的研究者(50%)更有可能认为他们所处的机构是此类问题的主导者。

近60%的受访者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乐观——这一比率与2016年的调查没有太大变化——但乐观情绪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研究者有份全职工作且是年龄在40岁以下的男性,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而对未来持负面看法的25%受访者更可能是拥有临时合约的女性研究者。

在另一个悲观的看法中,超过一半(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就业前景比前几代人要糟糕或更糟。尽管如此,仍然有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向学生推荐科学研究相关职业,而这与2016年调查中担任该职位的61%相比,是显著增加的。

其实,无论是在学术界、产业界、非营利组织还是政府部门,都有很多地方可供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也有很多方法可以使其成为科学家。而Nature杂志的这项调查在强调了科研者职业选择多样性的同时,也指出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在规划未来的科研职业生涯所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薪水到工作满意度,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好,但也有可能做不到。好消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科学总是有趣的,而这可能足以让一个人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https://www./articles/d41586-018-071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