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5%博士曾遭学术欺凌!Nature子刊:欺凌是平庸科学家登上事业顶峰的一种手段

 我思故我在hyp 2023-04-24 发布于北京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与正文无直接关联
作者 | 中洪君
来源 | 中洪博元生物公众号,已获授权


在常人眼里,学术界就是远离凡尘俗事的象牙塔,身处其中的学者们,儒雅谦逊、举止得体,怎么可能是凶神恶煞的施暴者呢?人们很难把欺凌现象跟学术界联系起来。然而,现实中确实存在。

学术欺凌(Academic Bullying)是指来自学术上级的持续敌对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嘲笑、威胁、指责、侵犯隐私、以及对升学和职业发展的干扰,包括抢占作者贡献,负面学业评价、威胁取消奖学金等。

在等级分明、竞争激烈的学术界,欺凌行为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

✔ 2019年德国最大科研学术组织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S)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其86个研究机构工作的9000多名受访者中,有10%的人表示在过去12个月内曾遭受过欺凌。

✔ 在《自然》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研中,1/5的受访者报告了被欺凌的遭遇,其中57%的人表示,由于害怕受到报复而不敢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处境。

✔ 2020年,Nature对全球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竟有65%的人亲身遭遇过权力失衡/欺凌。

Image

✔ 2021年5月一项对全球近2000名研究者(大多数是研究生或博士后)进行的调查更是印证了这一点。该研究发现,84%的人经历过学术欺凌,59%的人目睹过学术欺凌,49%的人两者兼而有之。

Image


01. 
为什么在研究人员身上,
霸凌的现象会这么普遍?

原因就在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差异。

权力集中在实验室负责人手中,会使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滥用权力的温床。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纳米科学家Mahmoudi和Moss是学术平等运动(APM)的联合创始人,该运动旨在反对学术界的欺凌行为。2021年10月,他们发布了一项针对2000多名研究人员的全球调查。调查显示,只有29%的被霸凌的研究人员会向所在机构上报;61%的人没有上报,因为他们害怕遭到报复。

他们发现,首席研究员(PI)和早期职业研究人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鸿沟。

Image


02. 
欺凌是平庸科学家登上事业顶峰的一种手段

一篇来自nature的correspondence专栏的文章“How bullying becomes a career tool”表示:欺凌是平庸科学家登上事业顶峰的一种手段。

Image

● 欺凌是平庸科学家登上事业顶峰的一种手段。

一些明星学者之所以能获得其学术地位,恰恰就因为他们是恶霸。

以多种相互关联的方式,欺凌可以进一步促进一个人在学术界的事业和利益。

欺凌行为包括滥用权力、围攻和贬低他人的成就,这些行为会破坏被欺凌者的职业生涯,进而有效地清除学术环境中的竞争者。

一旦这些欺凌者升到事业的顶端,他们就可以使用同样的策略来提拔“自己人”,从而获得不可能及的地位。

一项新兴的研究表明,越是平庸的学者越是倾向于使用欺凌手段来消除他们的竞争。该研究表明,当男性的等级制度被女性破坏时,这就会煽动表现不佳的男性的敌意行为,因为他们的损失是最大的。

根据弱势群体的报告,他们认为自己是学术欺凌的目标,欺凌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们的职业发展。

当潜在的竞争者太成功时,欺凌者就会采取行动。例如,一位在荷兰工作的国际女学者指出,在她得到数百万美元的资助之前,她一直享有相当好的待遇。在那之后,她成为了性骚扰的目标,包括身体攻击。

通过破坏他人的职业生涯,欺凌爱好者们就可以有效地清除竞争者。

当系里的其他学者在客观上表现得更好时,破坏或排斥就会选择作为欺凌者通往顶部的替代路径。

Image

● 那么又是什么支持欺凌者欺凌弱小者呢?

(1)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虽然竞争激烈的选拔过程比比皆是,但评估标准往往模糊不清。这就使得欺凌者及其同伙可以利用不断变化的绩效标准,以看似正当地手段拒绝潜在竞争者获得目标职位、晋升和教授职位。

(2)在一些报道中,欺凌者拥有自己的盟友,或在各个级别建立了人际资源网络:实施欺凌的部系主任可能会提拔“自己人”,即使他们的表现水平低于同龄人。

一位在荷兰工作的女性国际研究人员报告说,当她获得一项重大拨款时,人们就开始怀疑该部门一位“内定继任者”的能力(这被归咎于她),结果是她被学校扫地出门,而该男同事现在已经是副教授,尽管他的表现并不超过平均水平。

(3)不只是模糊的标准和偏袒为欺凌行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也为那些具有大胆、强势、刻薄等个性特征的人提供了“生存优势”(这些人格特征显然与欺凌行为有关)。这可能表现为经常夸大自己的成就但贬低同事的成就,编造虚假的故事来损害同事的声誉,或公开嘲笑、侮辱或玷污同事的成就。

因此,当前极度竞争、不稳定的就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所构成的学术文化,似乎提供了允许欺凌者茁壮成长的条件。

评判教授的标准是他们发表了多少论文,影响因子和他们为其机构争取到多少资金。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评估和激励高级科学家的方式,欺凌和剥削研究人员的行为将继续下去。

Image


03. 
遇到学术欺凌怎么办?

勇敢对抗欺凌者很难,尤其是对方恰好是你的导师。

在学术界研究欺凌的研究人员一起分享了关于欺凌发生的原因、被欺负的研究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

首先,是了解自己的权利。在研究生院或学院网站上以及就业合同中,就会有包括诸如工作时间、假期、博士生的里程碑以及学生在研究项目中的选择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是证据的收集。在调查过程中,有不少遭遇霸凌的学生表示,没有投诉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会被相信。对此,你需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比如将往来的邮件转发给自己的私人邮箱或保存到硬盘上,以及把线上的会议录制下来等等。

2021年,Science官网的Careers栏目发表过一篇文章:Dealing with bullies and jerks in science。

Image

作者Alaina G. Levine为受到欺凌的研究者提供了几个建议:

第一,识别和确定欺凌行为,关注自己的感受,相信直觉

第二,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

第三,加强自己的身心防御,不要被粉碎自信

第四,记录遭遇的一切,注意时间、地点、日期、证人、事件等

第五,行动起来。相信自己,坚定反抗,清醒离开

最后, Alaina G. Levine谈到,理智考虑不同的选择有什么后果,并与自己信任的人秘密地讨论这种事。你要清楚认识到你的职业生涯不需要受制于一个恶棍。要谨记,The price of doing science should not be your soul(科研的代价不应该是你的灵魂)。


04. 

学术欺凌对科学和科学家有什么影响?


欺凌通常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扭曲、情绪低落、人际疏离,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产生报复性攻击行为,或使受害人转而霸凌他人;对施暴者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施暴者的酗酒和犯罪率远高于普通人。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被欺凌的人(甚至旁观者)更容易分心和犯错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更可怕的是,欺凌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精神或身体健康问题,这种影响甚至会超出受害者本身,侵蚀整个实验室的创造力、生产力和大家总体的幸福感。

此外,对霸凌行为的一个担心是,霸凌行为可以驱使人们永久地远离科学,尤其是那些受到攻击的研究者。

2020年12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 Mahmoudi副教授和韦恩州立大学的L.Keashly教授在顶级期刊Angew上发表文章,呼吁构建一个这样的空间,以协同全球行动减少学术欺凌行为的发生

Image

他们在文中提到,学术欺凌相比于职场欺凌受到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在化学等自然科学界,欺凌已经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严峻问题。

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的研究环境都有不良影响,阻碍了知识的发展和传播,最终毒害了学术本身的生命力。

他们认为整个学术圈不同学科的内源文化,对定义和解决学术欺凌至关重要。

这种文化既要维持百家争鸣,允许对前沿理论的批判性见解,又要防止越界到人身攻击,有损人格的其他欺凌性行为出现。这需要学术圈内各利益攸关方摈弃单独行动,大家团结起来,以更高效和持久的方式联合行动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