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厌倦了那些道德绑架的健身励志语吗?来看看霸道首富说得有多务实

 慧跑 2020-08-27

怎样才能唤起大家的运动热情和欲望?各种健身励志语可谓大行其道。比如:

吐槽

总有一个比你忙的人,能找到时间健身,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健身?

吐槽:我的确没有有些人忙,但我闲下来时不能看看书,旅旅游吗?

总统这么忙都在健身!你好意思呆着吗

吐槽:那是不是我去健身,就能变成美国总统呢?

露肉的季节快到了!赶快甩掉那些肉肉吧

吐槽:哦,夏季走在马路上的都是型男型女,大不了我不出门

你连自己身上的肥肉都搞不定,还想搞定别人的心?

吐槽:好吧,这么黑我,这是诅咒我找不到男(女)朋友的节奏

能把跑步坚持到底的几乎都是成功人士

吐槽:我每次跑步也能坚持跑完啊,但为什么我没有变成成功人士

鼓励大家健身当然是需要的,但一旦上升到道德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变身道德绑架了,这一类标题的共通点是:制造一种危机感和挫折感,因为你不健身,所以你成为不了成功人士;因为比你忙的人都在健身,所以你一定是在找借口;因为你不健身,所以你找不到对象。

如果能够坚持每天运动健身,固然最佳,但这样的人想必是少数,即使做不到天天运动,哪怕忙起来一周可能都不锻炼,但只要怀揣一颗坚持运动的心,始终提醒自己多锻炼,并且也付出了行动,这样的人同样也是运动爱好者,同样值得肯定,事实上,后者才是大多数运动人口的常态。我们对于医生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于运动人群,改一下可以这样来形容:“有时参加一场比赛,常常去从事运动,总是经常提醒自己要健身”。

关于运动健身,以下几条是真相

01

运动人口是在增加,但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不运动的人仍然占相当比例

以跑步为例,马拉松的骤然火爆显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当几万人站在起点,你会感觉全世界人都在跑步,很多跑友平时跑步都是跟跑团的小伙伴一起进行,同样你会觉得好多人都在跑步,但其实你看看你的隔壁邻居、同事朋友,真的都在跑步吗?结果往往是否定的。跑步人口乃至运动人口毫无疑问都在增加,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运动人口所占的比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运动还没有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02

不要过度夸大激烈运动的价值,中低强度运动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现在谈及运动健身,有一种倾向:高强度运动,特别是所谓的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似乎才是潮流,参加中低强度运动太LOW了,那是中老年人,阿姨大妈们干的事,所以类似Crossfit这样的运动大行其道。高强度运动的确有其独到的健身价值,同时还符合现代人高效健身、节约时间的需求,但高强度运动还远没有到取代中低强度运动的地步。

事实上,高强度运动并不适合初级健身者,其更适合重度健身发烧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中低强度运动更适合。为什么?因为没有那么累啊,更容易坚持进行啊!还是以健走和跑步为例,虽然跑步很流行,但健走人群一定比跑步人群多得多,在很多城市的跑步圣地,比如北京奥森、上海世纪公园、深圳湾、广州小蛮腰,南京玄武湖,在这些地方,走路健身的人一定比跑步的人多。运动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既然比较难,坚持本身就不容易,还要求人人都能克服高强度运动带来的痛苦,这是不切实际的。由此也提醒那些希望减肥健身的初级运动者,先从参加中低强度运动开始,先培养运动习惯,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一上来就把人累趴下,一定不是一个好的运动策略。

最后再科普一下,什么是高强度运动?什么是中低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心跳呼吸明显加快,汗流浃背,运动时无法自如说话;中低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心跳呼吸加快,但可以自如说话。

03

让运动变得富有乐趣,而不是炼狱和痛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已经养成良好健身习惯,一段时间不运动就难受的人来说,可以承受某些单调运动的枯燥和乏味,甚至还乐在其中。但对于多数人,尤其是初级健身者来说,运动指导者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先不去灌输运动有多重要,而是先让运动变得有趣生动,而不是炼狱,运动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胸闷气喘、腿脚酸痛。运动的游戏化、娱乐化本身就是运动的本质,脱离了这个,让人们去承受枯燥乏味的运动,这是反人性的。

很多健身教练抱怨人人需要运动,但为什么来健身房健身的人那么少呢?其实换位思考,那些枯燥的器械健身,那些复杂的力量训练动作,本身又有多少乐趣呢?对于健身教练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当然知道这些训练都是对会员好的,但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会员来说,是不是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是不是能让他们感觉快乐有趣,这才是他们的希望。为什么大家愿意组成跑团一起跑步,不就是因为一起跑步大家更觉得有趣嘛!

04

即便不是天天锻炼,心中有信念脚上有行动,你就是运动人口

多了那么多,其实小编特别想表达的是,不必强求人们天天运动,也不必用道德绑架的方式,逼迫人们进行那些枯燥乏味的运动,慢慢培养人们的运动意识,形成运动是生活方式的理念,从更容易接受的中低强度运动开始,让运动更有乐趣,也许更能够激发人们的锻炼热情。那么,怎样的人可以视作运动人群呢?小编提出以下几条:

1、能够保持规律锻炼固然最好,但不一定非要把每周运动几次作为衡量运动人群的标准,而要把是否具有运动意识和付诸一定行动作为衡量依据;

2、运动人口了解运动对于健康是重要的,不运动对于健康是有害的;

3、运动人口可以不天天锻炼,甚至也可以一段时间内不锻炼,但会经常提醒自己要运动,有一些空闲就会去运动,这和缺乏运动意识,从不运动是两回事;

4、运动人口知道如何运动,不去盲目攀比。

05

像王健林说的那样去量力而行,务实跑步

我们来看看中国首富王健林是如何在2017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的公司团拜会上号召万达员工多运动的:

“祝大家工作愉快

而且加强锻炼

把身体练倍儿棒

咱们自己还在搞体育公司(大连万达收购世界铁人三项公司)

弄不了全程弄半程

弄不了半程弄个迷你

实在迷你你也弄不了

你们大伙组个团搞个接力也行

1人跑1公里

总而言之

工作顺利,身体棒棒、恭喜发财!”


看看霸道首富说得有多务实,非常钦佩王健林并没有强迫大家运动一定要怎么地,而是鼓励大家尽可能多地去运动,王健林说得最务实的一点就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王健林还是以目前最火爆的跑步举的例子。

●  能够跑全程马拉松的一般来说是资深运动人群,但比例最低,处于金字塔的塔尖;

●  能够跑半程马拉松的一般来说是有一定运动经验的进阶人群,处于金字塔的中部,比例比资深运动人群多;

●  可以完成5公里左右迷你马拉松的人群大部分属于初跑者,经过1-2个月左右的锻炼,大部分初跑者都可以顺利完成5公里跑;

●  完成不了迷你马,只能跑1公里的基本就属于基本不运动人群,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塔底。

不同跑者要学会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跑步目标

06

总结

所有人都需要锻炼,但每个人都应该制订不同的目标,也就是说,人人可以跑步,但不是人人都能跑马,了解自己的能力基础,制订合理的运动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你就是一个跑者。不要再被听信那些道德绑架的健身励志语,也不要人家去跑马,你也去跑马,向霸道首富的说法去务实地跑步吧。

打滚打够了,拍拍灰,去跑步了。小慧跑步,从不盲目,有慧跑无忧APP帮忙制定计划,“本宝宝”不怕~

扫码二维码,下载慧跑无忧APP

慧跑无忧APP根据现有水平制定完全只针对你个人的智能跑步训练计划,它就像一名跑步教练,为你安排好每天训练内容,更科学有效地指导你一步步提升耐力,跟着慧跑无忧APP进行训练,你不用考虑以什么样的配速跑多少最为合适。

“本宝宝”马拉松中签啦,APP给制定好了训练计划;“本宝宝”只是想跑步,别无他求(嘘)就来个轻松跑、进阶跑;本宝宝还可以自己制定,强大了~

——你可能还喜欢——

膝盖肿胀疼痛?可能是膝关节滑膜炎......

泡沫滚筒:你真的会选吗?

跑友必备的泡沫滚筒,你只知道用来放松肌肉吗?

如果你的时间不够,还想保持高质量训练该怎么做    

@跑亮全世界

慧跑

微信:smarun_com

轻如羽   跑无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