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历史教学的“标”与“本”想到的 张新玉

 历史学子以此为荣 2020-08-27

中学历史教学的“标”是指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是规范历史教材编纂和指导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宪;“本”是指中学历史教材,一般所谓历史教科书,是师生课堂教与学的基本依据。我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经历了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大纲版教材到课标版教材的变化,适逢20208月教育部举办新编三科教材(语文、思政、历史)的全国性培训,通过网络聆听郑富芝副部长的报告,以及张海鹏教授和徐蓝教授的讲解,引发感想。

第一、中学历史教师要有时代感和高度的政治意识。处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颜色革命和美国霸权猖狂的当今,我们更应该明确历史教育对提升公民素养的现实意义,本着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去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把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意志和公民教育落在实处。现实生活中,违法犯罪的党员干部,无不是淡化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汲取,远离了“初心”和真正的做人;近几年,香港动荡的背后,显然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缺失。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这里,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不仅仅是“忘记”,关键是“无知”。

第二、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培训,应是系统的、全方位的。依据2017年教育部编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纂的新教材,由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三册,选修《史学入门》、《史料阅读》三部分组成。编写体例由专题史转变为通史和专题史相结合,体现了历史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突出了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重点突出国家主权教育、海洋意识教育,尤其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170多年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重点学习内容。这种分层次、有重点的新编历史教材培训,不应该是仅对名师或优秀教师,而应面向高中阶段广大历史教师,具有普及性和奠基性,就是说,让每一位走向讲台的教师,都有机会参加。

第三、此次培训影响广泛,特别在考试文化方面。从总体来看,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而来的教材更新,促使着教师新一轮的知识更新,新一轮的教学反思及理念更新,最终落实在高考的检验上。毕竟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最有说服力。不管怎样的提法,五育也好(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高考的升学率是看得见的、客观的,社会认可度高的。况且,每次教材更新,旧教材尚在使用之中,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概念内涵就已经渗透到高考试卷中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普通高中的领导者就应意识到,给学科教师订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使其及早熟悉,了解内涵,把握框架,不失为具备战略眼光的步骤。否则,套着旧教材,力争高绩效,无疑于让军队用旧式兵器打赢现代化战争。恰如清军的大刀长矛挑战西方的坚船利炮。

第四、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普通高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就如国家颁行的度量衡,亦如裁缝的尺码和剪刀,木匠的绳墨与规尺。学科教师了解并熟悉课程标准,懂得权威人士对课标的解读精神,课堂教学就能把握到位,对新教材的讲解就有高度和力度。同样,新教材的编写依据于课程标准,体现着国家意志,渗透着时代精神,是师生教与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对新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力度和理论高度的掌控,影响着课堂效果和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学科教师手中缺乏课程标准的“标”和新教材的“本”,效果如何可以想象。

第五、新编历史教材的实施效应如何,取决于高考指挥棒,而不是编纂者的预设。依据国家教育部2017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纂的历史教材,渗透着编纂者的心血,寄托着党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还有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汗水走进历史课堂,这在国家教育史上也是值得大写的篇章,我们寄以厚望能达到预期。但是,不可低估的是,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不会轻易改变;普通高中为适应高考过早的分科降低着历史学科的覆盖面;优质高中文科类班级普遍偏少,与大学招生理工科出路广的现实相适应,实际上削弱了历史教学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可能性。再加上历史学科梯级难度的递升,高考难度的增加,文科生源质量不足(与理科班比较),都制约着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总之,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的培训就像阳光雨露,期望她能照耀更广阔的范围,润泽更广大的区域,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教育和提升公民素养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208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