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都拯救不了的焦虑,“匿名树洞”或许是一味止疼药

 彪悍的高校 2020-08-27

日子一天天过去,之前定的目标达到了吗?拖延症克服了吗?烦心事都解决了吗?

在此停顿思考60秒……

吾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越来越焦虑

罗振宇创办的“得到”APP目前可能无人不知吧,而罗振宇打出的品牌“罗辑思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帮助用户进行认知升级,改变个人格局。

“得到”里的课程,用户群体是年轻人和职场人,这些人普遍有一个特性,就是“焦虑”。

知识付费之所以火爆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焦虑已经不是谋生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求存”的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你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户职场上、生活、学习上等一些实践性的解决方案。

但是现在的知识付费,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内容比较浅,更多是偏职场技巧型的升级版鸡汤文内容大行其道。

另外一个就是知识覆盖面比较窄,针对一些大学生、职场的小白。甚至有部分人用一些看上装神弄鬼的概念去忽悠用户,让他们沉浸在一种虚无的假大空概念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安抚。

但是,知识付费并没有让焦虑感有实质上改善,那为什么认知升级都不能根治焦虑?

因为除了职场的知识学习之外,包括情感、被爱、尊重等多个方面的危机和焦虑感,才是人类底层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大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们的焦虑其实是内心真正的情感焦虑,所以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知识经济领域的另一分支:精神服务类,开始凸显出它的市场价值。

像匿名服务、树洞服务、漂流瓶等,就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来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

由于城市化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激烈化,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于是,通过便捷的互联网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慰藉就成了痛点和刚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从未像现在如此便捷的,获得更重信息和服务。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和朋友同事的心灵距离从未如此遥远,哪怕是近在咫尺。

互联网产生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互联网来解决,这种精神服务类能否真正解决我们内心的焦虑呢?

或许,树洞是一味良药,至少是以为止疼药,但,或许也能让不是真疾的“焦虑”,通过匿名/树洞/心情的漂流瓶给治愈。

所以,从今天开启大家心情树洞的匿名漂流之旅……丰富多样化的治愈方式,将不断呈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