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号“人神共奋”有哪些看点

 雾花水月i3qpg9 2020-08-27
除了昨天已经总结过的,下面是此公众号自创立以来所有文章的看点汇总。再一次明确,我学习的所有目的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看和收藏
1.职场时间管理——工作和事业的平衡安排
✔工作是现在的本职工作,事业是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在工作中积累打拼事业的能力和人脉资源。
✔如果有幸进入管理者角色时,就应该明白:管理需要团队协同工作,靠的是流程设计和绩效机制,个人效率反而是其次的。
✔管理学家约翰·科特:最成功的管理者反而是日程表看起来最没有效率的人——有着大量的空闲时间。这些没有日程安排的时间,常常用于与下属、客户、合作伙伴、同行进行看似随机而简短的闲聊。相比之下,把日程表塞得满满的,反而不是高效的方法。
2.对各类企业的实际认识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说,人类有一种朴素的“公平道德观”: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危机或责任,通过交易的形式转嫁到别人的头上,就是不可原谅的罪恶——即使这个交易是自愿的。一家公司遇到经营困难,变卖资产为员工发工资,就是道德行为;如果选择解雇员工保留被市场低估的资产,就是不道德——虽然后者更有助于改善经营困境,而前者只是死缓。
✔三年是一个发展阶段,如果在单位内三年得不到提升,或者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公司的问题。这个时候考虑跳槽,但第一次工作一般不考虑三年之内跳槽。当然如果得到了提拔那就另当别论。
✔中国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对中小企业非常不利。一般一个行业增速很快的时候,小企业凭着体制灵活,增速往往快于龙头企业;但到了增速很慢的“存量竞争”时代,行业的冬天来了,一定是龙头企业凭着体量,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其背后是大量中小企业的死亡。
3.职场人际关系
✔英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引爆点》里介绍了两个概念:弱关系和强关系,就对应了我们刚才说的“顺水人情”和“真心帮忙”。大部分人精力有限,只能管理150个左右的个人关系,其中保持亲密关系的仅有十个人左右。从“顺水人情”到“真心帮忙”,这就是一个人建立社会关系的必经之路:用一定的精力去筛选维护弱关系,再从弱关系中找到强关系,并用大部分精力去维护这些强关系
✔《逆向管理》认为:一个人的改变,很大的外部阻力往往来自过去的人际关系,他们对你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戒烟的人,往往经不住过去的烟友“再来最后一根烟”的劝说而失败;想跳槽转行的人,过去的亲戚朋友也常常竭力劝阻。旧关系让你的舒服,但唯有新关系,才能加速你的改变。很多人刚好相反,在转变过程中有了一点挫折,就想回头到旧关系中寻找安慰,殊不知,这些旧友的安慰只会拖了你的后腿。
4.打拼事业,提高自己
✔炒股与找到值得跟随的人,因为我没有多少资源
✔跟着领导的利益思考问题,站在自己的立场解决问题。虽然我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相信上苍是公平的吗?如果它给你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它就会同时给你一些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相信这一点,直到我们发现机会刚刚擦肩而过。我们常说,机遇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但读完“红楼梦小红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章节,你能体会这“准备”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吗?
你要强,希望改变命运,就会有人说你有野心;
你聪明,擅于创造机会,就会有人说你心机重;
你勤奋,天天加班还有干不完的活,就会有人说你会做秀;
你自制,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就会有人说你高傲;
你坚持,把机会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又说你运气好。
5.穷富思维
我不喜欢过于深究穷人思维或者富人思维这些词语,因为人们讨论的大多数穷富思维只是穷富的结果,而不是造成穷富的原因(因公众号用词,故不作改变)。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样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穷人思维喜欢用时间换钱,做事量入为出,富人思维喜欢用钱换时间,做事目标导向。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而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集资源。
结合我的经历谈看法:我将来赚钱的方式,只有五种方式,在我考虑将来的收入时,不经意间把这五种方式看的同样重要,从而导致时间均摊,这显然忽视了主业工作是最重要的来源,如果我在其他四种收入来源上下了太多的功夫,导致个人工作能力提升缓慢,未免得不偿失了,甚至个人工作能力提升带来的加薪升职要远比你四种副业收入之和都要高,所以必须把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投入最多的精力。
6.行为经济学“锚定效应”
含义:我们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很容易受到上一个决策结果的影响,但事实上,这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
实际应用:职场上最典型的“心理锚”是在跳槽时的报价,一般人喜欢在现有薪水的基础上加一定的百分比。这种算法其实毫无道理,你现有的薪水代表上一次加薪时,市场对你的估值。你这一次报价,代表你现在的估值,这是两件事儿。
在有多个“锚定点”时,我们常常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锚”:员工的“锚”不是“我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是“我认识一个人,干的活差不多,工作比我清闲,薪水高我一倍,还有免费出国游”;公司的“锚”不是这个职位的市场行情,而是你刚进公司的薪水,给你加过的薪水,还有你的工作业绩。
所以才有职场上的这条规律:你对自己的定价,总是高过市场对你的平均定价;而公司对你的定价,总是低于市场对你的平均定价。跳槽谈待遇时,会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7.升职还是加薪?
✔加薪是实质性的激励,这是公司实实在在的成本。
✔升职各有名堂,汇报结构改变才是升职的重点(即跟谁汇报)。职级体系健全的大公司,升职意味着加薪;人不多的小公司,升职是加薪的替代手段,不想给你加薪,但又怕你跑了。
✔汇报结构”才代表了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真实职位层级。 改变了汇报层级的升职,含金量一定高于普通加薪。
✔跳槽加薪少于30%的增长,等于降薪。
8.一些需要训练的创业思维
✔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么办?常常这么琢磨问题的人,再长的打工生涯也都是在为创业做准备。但一个老是想着创业的人,不等于一个做好创业准备的人。
✔创业光荣”是不错,“打工可耻”就偏颇了,把“创业”和“理想”扯到一块,更是被励志鸡汤创名人业故事给忽悠的。
✔创业应该是一个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干工作的时候就创业。
✔像朱德庸说的:所有伟大的事业,都开始于梦想,而终结于数字。
✔所谓“财富敏感度”,就是看到一件事,大脑就下意识地考虑有没有利润,看到看不懂的东西,不想出它的商业模式,绝不罢休。吃个饭,人家看菜单是点菜,你看菜单想到的是人均消费,人家品味道,你在算翻台率……
9.为什么圈子不同,更要强融?

✔为什么要融入新圈子?新圈子不但有更多资源、人脉,最主要的是,只有融入新圈子,你才能被迫使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自己。

✔有人认为,具备了一定能力的提升,才能自然进入下一圈子。但问题在于,你如何进步?能力不足时,你更要融入新圈子,加速你的改变。能力上台阶和进入新圈子,不是先后关系,而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上升的过程

真正阻止你进入新圈子的,从来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心态:担心被人看不起,担心自己没有任何资源与圈子中的人进行交换。圈子总是一步步经营出来的。

✔在像管理者那样思考问题时,先要融入管理者的圈子,然后在行动上表现得像个管理者,才可能像管理者一样去思考。这个过程往往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这就是“认知失调”。而这些让我们不舒服的地方,往往是发现自己潜能的好机会。

10.工作思维的问题。

连班都不会上的人,谈什么“下班后决定命运”?

✔工作思维的问题。无论你的职位处于什么级别,你在什么类型的公司,都需要用到的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

✔商业机构同样如此,一个从事过项目管理,带过哪怕只有两三个人的小团队,也比只从事过专业岗位的人,更适合管理工作,因为前者的工作中,通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导致综合素质更强,更容易养成大局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