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别带着滤镜看孩子:如果娃有这些“小聪明”,趁早帮他改掉

 齐姐育儿 2020-08-27

父母看孩子就好比粉丝看明星,总会带着浓厚的滤镜。以至于他们看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时,也会觉得他很聪明、可爱。



曾经就见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餐厅里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那个孩子忽然发现前面桌子的客人结账离开却把自己的钱包留在桌子上了。

他没有提醒那个客人,眼见那桌客人走没影了才趁别人不注意把钱包藏到口袋了,然后回到自己位置跟妈妈说。

他妈妈不仅没有骂他,也没要求他将钱包还回去,反而狠狠地亲了他一口,夸奖道:“哎呀,我儿子真是太机灵了!”

虽然不知道那位家长的滤镜是不是厚得都起雾了,但是管这种拾取不义之财的行为叫做机灵,简直是太不应该了!不指望他主动提醒前面的客人丢了钱包,起码也不要将他人财物私自占为己有吧?

古语有云: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这些父母不仅不教,还将孩子往歪道上引,真是让人无语。

亲子滤镜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就这样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觉得他做的对。

孩子就像是一个泥胚,在成品之前想把他捏成什么样子都可以,一旦成型基本上就不能再改变了,除非回炉重造。

所以,趁着现在孩子的性格还没有成型,赶紧去看看他有没有以下这三个“小聪明”。

一、爱耍小聪明

在他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牛奶,故意假哭博取同情。

这在家长眼里非常可爱,甚至会夸这个孩子古灵精怪,非常聪明。

这都没问题,但是如果三岁之后家长还这样鼓励他,那就不合适了。当然这里的争取和平常大家所理解的那个意思有些出入。那个争取是指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自己应当有的权益,这是积极的。

但是这里所说的争取却是他利用身边的一切手段来谋取不正当得利。

就像是上文中那个“捡”了人家手机的孩子,就是如此。

父母如果不加以阻止,他就会养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自私自利、冷漠的性格。

二、经常逃避责任

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却喜欢逃避责任或者将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例如有的孩子喜欢逃避值日,把打扫教室的责任全部都给自己的同学。

一个连基本担当都没有的人,还怎么会有集体荣誉感,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很精明,不担心他以后吃亏了。

可是那些逃避的责任最终都会以其他形式回到他自己身上啊!他逃避的是一次值日,失去的却是别人的信任。谁还愿意跟他做朋友?老师又怎么会再相信他?

三、占小便宜

占小便宜这个问题,其实大多数都是家长潜移默化影响的孩子。基本上喜欢贪小便宜的孩子都有同款父母。

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养出一个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人。

为什么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都在提倡诚信这样的美德?一个是眼前丁点的利益,一个却是可持续发展,厚积薄发。偷工减料、贪一时便宜的商家不会长久的,只有诚信的商人才能走的更远。

无论做什么,都是如此。

纠正方法:

1、父母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家长自己身上。

毕竟父母的言行举止会被孩子无意识地模仿。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就是家长自己身上的缺点。

所以想要改正孩子身上的缺点,那就先改正家长自己的认知。想让孩子习得什么品质,至少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如果父母待人诚恳,行为高尚,那么孩子至少能学会最基本的道德理念,认识到什么叫做诚信。

2、引导他学会正确的观念

其实就是在孩子犯下这些错误的时候,及时地阻止他,并且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让他有一个正确三观以及羞耻心,会为自己的那些行为而感觉到羞愧。

孩子刚刚出现的苗头是很容易掐断的,只要父母态度端正,就很容易将他带回到正道上。

类似于上文小故事中的那位妈妈,发现孩子打算将别人的钱包占为己有时,应当机立断地联系饭店工作人员,主动归还,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榜样。

宠爱孩子却不去教他,那还不如不爱。起码对于一个陌生人来说,他并没有教导孩子的责任。

但是父母不一样,既然已经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至少要教他学会怎么当一个堂堂正正有担当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