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还是占有---读《存在的艺术》

 至爱若水 2020-08-27

《存在的艺术》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

在这本书里, 弗洛姆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洛姆认为,选择占有还是存在是两种不同的基本生存模式,或是对自我和世界两种不同方向的选择,两种不同的性格结构,决定了一个人如何思考、感觉以及行为。

一个人最终的生活倾向不是占有,就是存在,两者必具其一。

弗洛姆区分了“占有型”和“存在型”两种存在方式,论述了“存在型”为什么优于“占有型”。

占有倾向是普遍现象,是建立在经济和社会现状之上,屈服于被 占有倾向主宰的诱惑。

占有倾向的人会根据他拥有的、能拥有什么或还能拥有更多什么来给自己定位,以此确定生命的意义和如何过这一生。

一个人,如果以拥有物品多少来衡量生活,那么,一切在他眼里都成了物品。

问题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某个物品,而是一个人的内心是否拥有。

占有倾向的人总是善于利用支撑物,而不善于利用自己的双脚。他们使用外部物体才能存在,才能做他们所希望的自己。只有当他们拥有时,才真正成为他们自己。他们觉得,存在也像拥有物品。

弗洛姆说,如果占有倾向在成年时仍然占主导地位,这表明他没有实现充分发展的目标,去进行创造,仍停留在占有阶段。占有倾向是建立在生产能力减少的基础上。所谓生产能力,是指自由、积极地实现能力,而不是出于本能或强迫性。

比如,吝啬鬼以及挥霍者都是被动的、无所作为的。他们与任何东西或任何人都没有积极联系,岁月对他们没有影响,既无变化,也不成长;分别代表了一种死寂的生命。吝啬鬼的最大乐趣正是体验拥有感,他觉得“拥有”比美、爱、任何感官或智力快感更愉悦。

而倾向于存在的人往往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是围绕自己的心理力量。他们意识到、慢慢熟悉并认同自己未知而陌生的一面,并相应地认识外部世界。

弗洛姆认为,爱、理性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人自身的心理力量,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成长至一定的深度。它们不能被消费、买卖或者像物品被拥有,只能实践,练习或进行冒险。

理性是用来理解世界本来面目的,和用来满足需求的“操纵智力”正相反。从贪婪中解脱,与发挥理性的重要性在本质上是必要的。

理性的作用主要是免于被贪婪所吞噬。受非理性的激情驱使的人失去了客观审视的能力,任由激情摆布,因此,他认为是在表现真实的自己。而任何自我改造法的基础都是在现实和摆脱错觉之间锻炼意识。

即使是最美妙动听的教导,错觉都会使之成为有毒的东西。内在的谎言和欺骗确实会玷污教导,例如,声称伟大成果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追求名利可以和修身并举,集体暗示与独立可以兼容,等等。

在今天这个时代,更不可轻易上当受骗,因为谎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可能导致一场灾难,蒙蔽了人的双眼使之看不见真正的危险和可能性。

弗洛姆引导读者要“多认识自己”,进行自我分析,最终的目标是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书中,弗洛姆提供了自我分析的方法,其中包括试图揭露我们潜意识存在的“坏”的特质、如何被合理化、如何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以及发展的条件。只是,这往往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可能会引起很大的焦虑。

弗洛姆说,当我们相信我们的爱和忠诚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依赖性;

当我们相信自己善良和乐于助人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虚荣心(自恋);

当我们相信做什么是为别人好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虐待狂心理;

当我们相信这是正义感所致并要求惩罚时,我们要发现我们所具有的破坏性;

当我们相信自己很审慎和“现实”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同时有懦夫的一面;

当认为我们的行为非常谦卑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傲慢的一面;

当我们认为只是出于不希望伤害任何人时,我们要知道我们害怕自由;

当我们认为我们不愿意言行粗鲁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是言不由衷;

当我们相信我们非常客观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可能是奸诈。

就像歌德所说的那样,只有当我们把自己想象成罪人,而且真的去这么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合情合理地摘除面具,逐步地了解自己是谁。

阅读生活大师的著作,学会理解他们字里行间所说的真正含义,在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上形成自己的信念;克服那种不需要大师、指导、模式的天真想法,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几千年中的探索和发现--他们都继承了前辈留给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如果在生和死的问题上没有向导,人类该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该避免什么,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