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殇墓园的雕塑(云贵行5)

 信江人家 2020-08-27

  在国殇墓园,我们参观了园内的人物雕塑群,仔细聆听了了每个雕塑人物英勇抗战、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还观看了一组数十米长的浮雕墙,这些反映了腾冲军民抗击倭寇的场面,令人震撼。

        国殇墓园是腾冲军民60多年前镌刻在大地上的一部英雄史诗,它不但告诉我们历史是怎样地从昨天走来,又将怎样地从今天走向明天。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章节,都是抗日先烈们用鲜血、生命和白骨书写的。这部史诗不仅属于腾冲,属于滇西,属于中国,而且也属于全世界!

筑路  滇西人民积极投入修公路、修机场,为滇缅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战士  在滇缅作战的远征军中有很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衣,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饿死不吃军粮  滇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抗日,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军粮,由于缺衣少食,饿死在途中,而袋中的军粮却颗粒未少。

雷打树下  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88岁高龄,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了民族气节。

砸石子  滇西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甚至正在哺育的妇女和刚刚懂事的孩子,也为修路、修机场砸碎石,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抗击日寇。

李根源  李根源(1879—1965),腾冲人氏,滇军名将,民国元老,抗战时任云贵监察使。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李根源抱病赴前线囊助军务,力主将日寇阻于怒江西岸。发表《告滇西父老书》,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

痛打日寇  腾冲农民赵云禄、赵云寿兄弟,对肆意烧杀、无恶不作的日寇,义愤填膺。滇西反攻时,日寇溃败,他们联络部分乡民用棍棒拦截,打死日军四人,受到远征军嘉奖。

滇女情深  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深山里遇到一位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因当时找不到饮水,她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使其得以脱险。

怒斥日寇  张问德(1880—1957),腾冲人,清末秀才,腾冲沦陷后被委任为腾冲抗日政府县长,1943年8月31日,日军腾越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问德,企图招降。张问德复函《答田岛书》,痛斥日军罪行,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陈纳德(左)和史迪威将军  陈纳德(1893—1958),祖籍法国,少将衔司令官。1941年应国民政府邀请组建“中国空军美军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负责中印缅战区的对日空战。史迪威(1883—1946),美国陆军上将,生于佛罗里达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印缅战区美陆军司令,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

国殇墓园入园大门右手边有一碑曰“倭冢”,内埋日军藏重康美少将等148联队四名军官。对于日军官尸体,扳成反绑呈跪姿、面朝满山的中国军人墓竖埋。据说日本人曾以高额赎金想迁走冢内骨骸,遭到断然拒绝。

游客冒雨在参观国殇墓园的雕塑群时,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在国殇墓园内,有一堵长达数十米的浮雕纪念墙,内容是反映滇西军民抗战历史。这是滇西人民为抗战筑路、为远征军修工事的情形。

腾冲妇女儿童砸石子;远征军与盟军团结一心,抗击日寇的战斗场面。

在滇西抗战中,无数为中华民族而献身的殉国者。

腾冲抗日政府官员、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各界爱国人士,同仇敌忾,呼吁民众驱除倭寇、光复腾冲。

民众与远征军、远征军与盟军团结奋战,共同抗敌。

远征军面对惨重的牺牲而前赴后继,终于攻上了腾冲城墙。

远征军强渡怒江;腾冲人民欢庆胜利。

抗战胜利后,腾冲人民欢天喜地去劳军。

大显神威的美国空军飞虎队;中缅抗战的生命线——中缅公路通车,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中国抗战前线。

  又去云南到大理(云贵行1)

  直击龙江特大桥(云贵行2)

  腾冲的国殇墓园(云贵行3)

  拜谒国殇之墓园(云贵行4)

|信|人|家|

2018年255期(总第133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