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月湖雕塑作品(游上海37)

 信江人家 2020-08-27

     上海月湖雕塑公园位于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环湖而建,是由台湾宝山集团总裁曹日章先生出资建设的一座集自然风景与现代造景艺术相结合的雕塑艺术公园,大多数雕塑作品以“月湖”为主题,沿湖岸错落摆放,雕塑风格恬美、闲适、温馨,部分作品具有“生命”意义,体现出水是生命之源的含义,希望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以下为月湖雕塑公园的部分作品,作品文字说明转自公园印发的《园区导览》。

《花》(郡田政之/日本)抛光的上半部和未抛光的下半部私语对话。饱满的曲面孕育着即将爆发的生命力,趋向成熟的个体暗示着从主体分离的无尽繁衍。倚靠着具有亲和力的生命之花,感受着天人合一的宁静。

《平衡》(吴威 · 科斯滕/德国)七个几何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生长和创造,花朵、树木等植物,甚至日月。作品凝聚了对艺术创作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思考,人类一旦失去了与自然界之间 的平衡,整个社会将注定毁灭。

《宴会》(艾伦 · 琼斯/英国)

《宴会》三个正在赶赴盛宴的红装人像。他们漂浮于半空,与身后的蓝天白云相互辉映。作品的灵感来自行云流水的中国书法,抽象的剪影如同挥洒在空中、一气呵成的行书“男”与“女”。

《飘系列之二》(舒兴川/中国)

《飘系列之二》作品洋溢着对古老的东方文化的怀旧之情。昨天并不遥远,城市的某个角落正在静思的恍惚之际,门被风无声地推开,一片落叶轻轻飘过,你回到了“昨天”,飘进了人类的“原乡”。

《流星》(里卡多 · 卡德洛/意大利)

《流星》拥有强悍的结构,片段的线条和非连续的关节处于不安定的平衡状态,暗示着能量和动力。如闭紧的蚕茧,力量汇聚于中心的焦点,又如爆炸的核心,能量从球体内部向外空进射。

《河流的记忆》(斯蒂芬 · 伍德沃德/新西兰)作品刻画着河流的记忆。它是孩童记录潮涨的标识棍,是考古学家发现古代遗迹的路标。河流蜿蜒的瞬间被封存在石头永恒的记忆中。历史永远在重演,从河流的记忆中我们寻找未来。

《嬗变—转化之夜》(萧立/中国)

《嬗变—转化之夜》漫漫长夜艺术家与石头对话,这个彼此征服、超越、友好、发现—发生、连结—合作的过程,在万象中转换、变化,无始亦无终。石头被赋予了观念,抽象的符号被还原为具体的嬗变。

 《花》郡田政之/日本)这朵站立着的花延续了艺术家对“生命”的创作思考。花反映了自然的成长和规律,膨胀饱满的形体孕育无限的生命能量。人说花如人生,然而作为植物本身,花只是生命历程的一瞬。

《叠罗汉》(萧长正/中国台湾)

《叠罗汉》通过三口之家的叠罗汉游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家庭传统的天伦之乐。男人的刚强。女人的柔美和孩子的活泼,浓缩在动态的平衡之中。

《小水石》(马杰 · 斐瑟/法国)这些孤独的生命个体散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每个生命却又是独立的,寻求各自的内在自我。小水石们如同生命的背包,你可以选择随身携带,或者随地释放。

《沙发》(张乃文/中国台湾)沙发的视觉弹性挑衅着习以为常的经验,留下残缺的触觉感情。作者以东方艺术之名模仿西方工艺之实,在与各种人造物的独裁定义、内涵相背离的游戏中我们感受到充满智慧的幽默。

《致星空》(杰瑞 · 科万尼克/法国)艺术家在空间中架构力量的形势。仿佛有一股无形的能量活跃在这个空间中,在穿越的瞬间,空间逐渐转化为作品。

《无尽的河流》(詹 · 蒂莫/荷兰)我们从何而来?又往何去?作品源于对生命轮回的探究,生命长河中某个稍纵即逝的片段被捕捉,被凝固于石头之中。正如水在天地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命无尽地轮回,永无止息。

《山之声:骤雨》(迈克尔 · 莱昂斯/英国)空洞、阴影和片段的风景,“山之声”象征宇宙和天体运动,如风暴骤临云层翻滚,暗示大地精神的深厚力量。复杂的结构从不同层面呼应诗意的暗示,光线变化折射出作品的内涵。

游 在 上 海

  文创产品:辽宁 · 吉林(游上海27)

  文创产品:黑龙江 · 江苏(游上海28)

  文创产品:浙江 · 安徽(游上海29)

  文创产品:海南 · 重庆(游上海30)

  文创产品:四川 · 贵州(游上海31)

  文创产品:云南 · 西藏(游上海32)

  文创产品:陕西 · 兵团(游上海33)

  文创产品:国家文化文物单位(游上海34)

  文博会演艺活动(游上海35)

  游月湖雕塑公园(游上海36)


|信|人|家|

2019年第187期(总第162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