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疁城印迹——嘉定历史陈列(游上海67)

 信江人家 2020-08-27

        在嘉定参观了陆俨少艺术馆之后,接着去了嘉定博物馆。嘉定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观看了该馆基本陈列“疁城印迹——嘉定历史陈列”

        嘉定,古称“疁城”,位于上海的西北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南宋嘉定十年(1218)建立县治,并以年号为县名。宋元明清各时期,嘉定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经济格局,并影响了嘉定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态度,也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嘉定在古代属吴文化圈,奉行崇文重教、注重实学的文化传统,加之特有的地域经济环境,酝酿并催生了嘉定独有的人文风貌。

       近代以来,嘉定受海派文化影响明显,独有的区域优势和文化背景,铸就了嘉定既重传统又重开放的胸襟与视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定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一座传统与现代共融、宜居宜业的城市正在崛起。(摘自陈列“前言”)

“疁城印迹——嘉定历史陈列”分“地域沿革”、“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事件”三个主题单元,扼要介绍了嘉定的历史沧桑变迁。

嘉定的田分为疁田与圩田。嘉定古称“疁城”,古时有“十田九稻”粮食基地之美称,故其田也被称为“疁田”。圩田是指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

明清两代,棉花是嘉定的主要经济作物。明代的“十田九棉”到清代的“稻三棉七”的种植结构,反映了棉花在嘉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明清两代,嘉定的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带回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革新传统的纺织工具,“嘉兴尽得其弹弓。纺车、踏机、梭掷之法”,棉纺织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嘉定地处吴淞江与娄江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明清时期,嘉定所产棉花和棉布,除供本地纺织使用外,还远销浙江、安徽、山东、河北、辽宁、陕西等地。

练祁——嘉定的母亲河,从西向东横穿嘉定全境,是嘉定中部主干河。

嘉定首任知县高衍孙(约1174—1252),浙江人,在任三年,行政令、建城池、施教化、正民风,嘉定的建设初具规模。

归有光与“嘉定四先生”。明嘉靖年间,归有光至嘉定安亭讲学。唐时升、娄坚、程嘉燧与李流芳,深受归有光学术思想的影响,在文学艺术上成就卓著,成为当时江南重要的文学团体之一,史称“嘉定四先生”。

嘉定三史家:钱大昕、王鸣盛、严衍

清初,陆元辅、孙致弥、赵俞、张云章、张大受和张鹏翀,“或湛深经术,或树帜词坛”,史称“嘉定六君子”。

明代中叶,嘉定屡遭倭患。明嘉庆三十三年(1554)倭寇又犯嘉定,一日半夜偷袭县城被一守城童子发现。童子疾呼,守兵惊起,击退倭寇,县城得以保全,而童子被杀害。

为了纪念这位无名小英雄,百姓雕刻了石像置于城头。

嘉定法华塔铜塔刹(民国)

法华塔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为正四面七级楼阁式砖木结构方塔,高40.83米,历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定孔庙创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屡经修缮,为吴地县级庙学之最,为培养嘉定崇文重教之风,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战争初期,嘉定是中国军队运兵中转基地,后期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之一。

江南丝竹

南翔小笼

徐行草编

茶担舞

看戏

西洋镜

游 在 上 海

  江南水乡枫泾随拍(游上海57)

  金山中国农民画村(游上海58)

  金山农民画欣赏(游上海59)

  参观波兰倒置屋(游上海60)

   “吴中第一”嘉定孔庙(游上海61)

   中国科举制度沿革(游上海62)

   科举与社会文明(游上海63)

   中国科举考试程序(游上海64)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游上海65)

   参观陆俨少艺术院(游上海66)


|信|人|家|

2019年第218期(总第165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