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本土化的Wework,纳什空间能否像当年的淘宝一样打败国际巨头

 小饭桌 2020-08-27

锐创业

- 文丨不凡商业记者 石富元 -

优客工厂、氪空间纷纷做独立办公,联合办公行业正从模仿Wework转变为模仿纳什空间。

“中国创业者需要的不是啤酒,而是红牛。”纳什空间合伙人史志隽向不凡商业说道。

2013年成立的纳什空间,要比2015年开始大火的联合办公行业早两年出现,因此创始人张剑认为纳什空间要更懂中国企业主的诉求。

张剑毕业于清华土木工程系,先后任职于富力、金地、伟业顾问,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与租赁从业经验。

2009年创立汇石投资前,张剑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物业租赁等业务非常熟悉,但当自己开始创业租办公室、买家具时,还是不胜其烦。“我一个业内人士都忍受不了这种繁琐,那些第一次创业的人其厌烦程度可想而知。”张剑回忆道。

纳什空间创始人 张剑

在2013年的创业大潮下,张剑决定离开一手创办的汇石投资,转身进入共享办公领域。而那时Wework的模式还没在中国火起来。

不像同行一开始就受到Wework模式的制约,纳什空间创立之始便订立了“独立+联合”的模式,独立的“超级工作室”主要服务于高频的使用场景,比如办公,而“联合办公区”既有空间,也提供共享的服务,比如会议室。

在张剑看来,联合办公只是形式,共享才是本质,且中国市场不一定适合完全“联合”的模式。

截至目前,纳什空间的空间经营面积为90万平方米,其中既有联合办公区,亦有独立空间的超级工作室,入住率为95%,续约率为55%,已经服务过1.4万家企。

发展至今,纳什空间已经完成过4轮融资,最近一轮是今年6月份刚刚完成的B+轮近5亿人民币融资,由远洋资本和华融融德联合投资。

本土化改造

就像亚马逊、eBay等国际巨头进入中国打不过本土电商企业阿里、京东一样,很多国际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后都遭遇了本土化改造的尴尬。而在纳什空间看来,自身比着Wework以及其中国门徒而言,更有本土化的优势。

与一上来就整租大空间做联合办公空间不同,纳什空间是超级工作室和联合办公同步开展,同时让超级工作室与联合办公空间互为配套。

“这与中美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国外合租是刚需,国内合租则从来都是一种妥协,国外关系好的朋友更倾向于长期合租,而国内的租客如果有能力都更愿意拥有自己独立的房子。”

史志隽认为,中国的企业主,更愿意有独立的办公空间,不喜欢被干扰。而联合办公主打的“社交”概念,在中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尤其是创业企业,没人愿意在工作的时候总被别人打扰,更没有心情做社交。

至于企业间寻求合作、搞联谊活动等,独立的社交平台肯定做得更好,不需要联合办公来操这份心。

“本质上我们是一个以空间服务为入口的企业服务提供商,服务才是本质。”

另一方面,中美的资产类型也有很大差异。美国多是大业主形式,一个业主往往拥有一层楼甚至一幢楼的物业所有权,而中国多是小业主形式,一个业主往往只拥有一间房或者半层楼的物业所有权。

资产类型的巨大差异,导致如果中国的共享办公企业一心要找集中的整层空间做联合办公,其在业务扩张上会很受限。

“很多分散的小空间如果相互联通,其实也能够组成一个大的空间体,这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史志隽表示,无论是单个的空间,还是挨着的半层楼,亦或者是互不挨着的几个独立空间,纳什空间都能把其开发成相应的产品,适配度极高。

因为资产类型的限制,国内很多致力于大空间联合办公的企业,也于最近纷纷开始尝试超级工作室模式,氪空间成立了小马办公,优客工场收购了碎片空间,办伴推出了超能工作室。

不过,“独立+联合”模式不是既做“独立”又做“联合”那么简单,而是要把“独立”和“联合”融合起来做,联合办公是中心,周围辐射数个超级工作室,这要求在一开始的空间布局上就有规划。

纳什空间的原则是,高频的需求就长租,比如平时办公,低频的需求就按需付费,比如偶尔开会。超级工作室和联合办公就能交替满足不同的需求场景。

多元化扩张

虽然资产是极其不标准的,但要实现规模化扩张,就必须把服务统一标准化。

在这个问题上,纳什空间采取了模块化的思路,即把所有的空间抽象成7大模块以及50多个小模块,然后针对每一个实际的空间做模块化设计,这样能在保证空间功能基本健全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呈现。

一般设计一个空间需要至少三天,但纳什空间能3个小时内完成。而且,纳什空间更愿意把原本低效的、运营得不好的资产作为开发的标的,再通过自己的优化销售出去,从而赚取更高的溢价。

由于对自身产品和运营能力的自信,在规模扩张上纳什空间便有更多样的选择:既可以采取向业主直接租赁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联合运营的模式,对于像地产开发商这样的大业主还能采取联合成立公司的模式。

并且随着纳什空间的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在业主端的信用背书就会越来越强,做纯粹的资产管理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即业主提供物业,纳什空间帮助其做运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对于比较有升值潜力的资产,据史志隽讲,未来纳什空间不排除购买资产的做法,获取空间运营收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资产升值的收益。“我们做空间服务,对市场的动向肯定更灵敏一些,这也能反向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资产的未来走势。”

除了空间服务外,纳什空间也在积极地拓展更多元的企业服务,包括工商财法税、保洁、上网、申请政府补贴等。

据了解,纳什空间已经累计帮助了一千多家入驻企业,给他们提供各类企业服务。“在很多方面很多创业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当我们有一千家的服务经验后,就能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务。”

纳什空间的企业服务原则是,标准化程度高的就自己做,个性化程度高的就引入第三方来做。

而且随着纳什空间大数据的积累,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比如根据之前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后来的企业当发展到某个阶段时,该做什么样的培训,该招聘什么样的人才等。

技术提高人效

“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共享办公企业,也是一家科技企业,运营1万平方米的空间和运营100万平方米的空间所需要的能力肯定是不一样,越大的规模就越需要依靠技术。”

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深入应用,纳什空间已迭代升级成科技驱动的办公空间服务综合运营商。

2017年纳什空间一直在苦练技术内功,在最近一年空间运营面积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所需的配套人员却没有大幅升高。依靠技术,纳什空间目前的空间运营的人效比已经达到了1:80,即一个人就可以同时服务80家企业用户。

史志隽举例称,如果一家企业由于快速扩张,急需5个工位,临时把一个办公室改成联合办公这样的即时性需求会经常发生,谁有权限做这个决定,决定作出后怎么调配资源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等,这些动态调节匹配的工作都需要交由物联网、大数据决策等技术来完成。

与此同时,纳什空间正在全面布局“Proptech”(地产科技)。从纳米系统到智能选址服务,从纳什APP到全方位的智能办公解决方案,以及纳什大数据平台+AI系统。

纳什空间在运营空间面积为90万平方米,单论空间规模已经是业内第一。而且据史志隽介绍,随着纳什空间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通过口碑推荐、自主搜索等直销方式获得的用户占比,已经由2016年的10%提升到了现在的50%,品牌优势正在不断凸显出现。

好课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