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时间不代表进步速度,琴童家长讲述自己孩子的练琴经历

 音教艺术网 2020-08-27

中国少儿音乐培训

公众号ID:musicchinese

关注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晨曦杯”天津市大提琴公开赛中,业余学习大提琴的6岁小朋友刘子霄,以扎实的演奏获得比赛幼儿组第一名

在第一届“晨曦”杯比赛中,那时刘子霄的演奏她中规中矩,如同很多小孩遇到的问题一样“音符很多,但音乐很少”

▲刘子霄在第一届“晨曦”杯比赛视频片段

那一年比赛结束后,子霄的家长非常焦虑,因为孩子的右手大拇指在拉琴时非常疼,不知道该怎么办,四处求教却没有进展。

但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子霄的演奏与上次相比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右手与左手的技术相较之前规范了很多,弓段的运用与颤指多了思考,最重要的是在处理奏鸣曲这种相对复杂的音乐作品中,能听到较为通顺的乐句,音乐的处理可圈可点,这对于业余学习的小朋友而言能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刘子霄在第二届“晨曦”杯比赛视频片段

那子霄到底是如何取得这些进步与蜕变的?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我们平台特意联系到了子霄的妈妈,对她进行了采访,我们将采访内容整理成以下文字版,希望对广大琴童妈妈有所帮助。

对子霄妈妈的采访

Q1

子霄从几岁开始学琴?每天练琴时间有多久?

子霄妈妈:

孩子从三岁半开始学习大提琴,现在六岁,一共学习两年半吧。

平时练琴的有效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比赛前也是一个小时,比赛前最后一天,下午练了一个小时,晚上练了一个小时,这是最长的一次了。

Q2

学琴中遇到最头疼的问题是?

子霄妈妈:

最头疼的问题是,大拇指疼,疼的都拉不下去了。上一次比赛后,我觉得这么疼下去肯定不行,由于我一直关注中央音乐学院”琥珀四重奏“的微信公号,就斗胆在微信上留言,想请杨一晨老师看看孩子的情况。

第一节课杨老师仔细观察了孩子的演奏,细心给她纠正手型,杨老师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拿不住弓没关系,你只要扶着弓子,让它自己走就行了。这句话一下子改变了孩子的心态。同时告诉我们不要着急,用时间换空间。那段时间我们只练空弦和最简单的音阶,然后慢慢就不疼了,手也慢慢放松了。

▲刘子霄在第二节“晨曦杯”闭幕式音乐会上演出

Q3

每天需要陪伴孩子练琴多久呢?陪伴时最关注哪些问题?

子霄妈妈:

我每天陪孩子练琴一个半小时吧(有半个小时休息时间),在这一阶段最关注的是手是不是放松,毕竟有时候手还是会紧张,怕她忘记怎么放松,手又会疼。其次是老师讲的基础问题,比如音准(音阶时尤其关注),节奏。最后还有老师上课讲的音乐风格等问题吧。

Q4

孩子有不想练琴的时候吗?是否会打孩子?

子霄妈妈:

也有过不想练琴的时候,但有时候感冒发烧的时候几天不练琴,她还会过去亲亲琴,实在不好好练我也打过几下,后来实在是太心疼,就以教育为主了,讲道理,尽量的提高练琴效率,提高练琴的兴趣,多鼓励,嘱咐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妈妈不会的你要告诉我(其实是想让她回家再把老师上课讲的重点重复一遍,这样记忆深刻)目前看来还是后者比较有用,前者感觉孩子容易叛逆,更不想练琴,不太可行。

Q5

在这一年中,子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您能分享与老师学习的感受吗?

子霄妈妈:

杨老师讲课的风格生动有趣,经常结合一些有趣的故事,小朋友觉得很有意思,同时杨老师温文尔雅的性格也影响着孩子,经常告诉孩子要怎样拉琴,怎样做人,这点特别重要。 即使犯错误,拉不好,杨老师也从来不打击,从来都是鼓励,教育。遇到过不去的技术难点,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示范,慢练,改正,直到拉对为止,从来不会放任她的错误。

虽然我们还小,但杨老师对于音准、节奏从来不马虎,一个音一个音的帮孩子较正(作为家长真的很感动) 老师还经常会给孩子演奏一些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大提琴的,还有室内乐、交响乐、歌剧的片段。让孩子知道音乐的世界很大,不是只有考级要练的曲目,这让孩子心生崇拜,愿意去练琴,愿意去接近,一点点的提高了兴趣。

子霄的大提琴课

子霄妈妈跟我们分享了一段子霄上课时的录像,哆哆在编辑视频时,也被杨老师实力圈粉!

▲杨一晨老师上课的视频

杨一晨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琥珀四重奏大提琴

杨一晨生于北京籍贯台湾,祖父为中国著名作曲家江文也先生。作为大提琴演奏者杨一晨先后师从宋涛教授、朱亦兵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室内乐演奏者,杨一晨师从陈允、于兵、阿班贝尔格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并以满分毕业于马德里国际室内乐学院。

2005年,杨一晨意识到了室内乐的重要性,发起创立“琥珀四重奏”。2013年琥珀四重奏获得“墨尔本亚太国际室内乐比赛”最高奖与最佳现代作品演奏将,成为第一组获得国际职业室内乐比赛最高奖的中国弦乐四重奏,实现“领的突破”。今天,琥珀四重奏广泛活跃于国际舞台。

杨一晨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协奏曲公开赛、全国大提琴比赛中获奖,同时获得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比赛第一名。他还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中国国家奖学金、汉能基金、漫步者音乐家奖学金、香港吴凤洲奖学金、古驰奖学金、Albeniz 奖学金等荣誉。杨一晨曾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名家”室内乐团客座大提琴首席。

作为教师,杨一晨在大提琴独奏及室内乐比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优秀班主任,曾带领班级获得北京先进班集体称号。

目前,杨一晨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大提琴与室内乐。

杨老师的学琴建议

近日,我们联系到了刘子霄小朋友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的杨一晨老师,杨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音乐观点。

1 )先歌唱!再演奏!

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歌唱,现在许多孩子已经忘了应该如何唱歌。哪怕是最简单的歌曲,孩子都不会在歌唱中运气、呼吸和发音。没有歌唱的演奏会把孩子弄成了读谱机器,演奏时满脑子都是音符、节奏、弓法、指法等等,这样的演奏可以很完美,但是没有发自内心的东西不打动人。

▲杨一晨在国家大剧院“名家讲堂”

2 )基本功真的很重要,但别忘记它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歌唱的引领下,演奏其实是通过另外一种声音抒发情感,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别把它想的太难。拉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左手:把位、换把、揉弦;右手:弓速、弓段、压力、接触点。把这些要素配合好,演奏已经能“听”了。当孩子演奏出现难听的声音时就盘点一下这些要素,重新搭配一次,也许不需要老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 “左摇右摆”的演奏很讨巧,但这对于幼年的孩子非常危险

肢体动作在音乐演奏中的运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音乐出发,自然的肢体表达,会让演奏者如虎添翼,脱颖而出。而生硬刻板的模仿则是会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我认为对于年幼的琴童而言,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奏本身,比教他们如何去模仿成年人的动作重要。(当然这点因人而异,我见过一些“小天才”他们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惊人的表现力,但这是很罕见的。)

对于许多琴童家长(特别是亲戚)来说, “左摇右摆”的演奏很讨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过早的“左摇右摆”会干扰演奏者一系列的基础技术,这就好比在平地上还没有学会开车,就要去跑越野,显然是违背常理的。

▲杨一晨使用乐器由“香港基金会”提供,

琴盒由法国 BAM 提供

4 )敲警钟!练琴时遇到关节疼痛,一定要及时求助

我父亲是医生,自我小时候起他就告诉了我很多医学常识,其中一条,“关节疼痛不要忍着,要及时求助”。

音乐演奏首先是一种运动,运动要讲究科学性,如果拉琴时关节与肌肉疼痛难忍一定是方法有问题。每个人的生理条件都不一样,因材施教很重要,千万不要照搬别人的姿势,哪怕是大师演奏的姿势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5 )赢了比赛不代表你比之前演奏的更好,输了也不代表你比之前演奏的更差。

在比赛前,我对子霄说:赢了比赛不代表你比之前演奏的更好,输了也不代表你比之前演奏更差。比赛有太多偶然性,会有人喜欢你的风格,也有人不喜欢,音乐没有赛跑那样绝对的标准,所以胜不骄败不馁。

我认为比赛最大的好处是,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会让你更努力,更专注。有人为你提供了舞台,你可以在这里告诉他们“我在这里,我的声音是这样的”。

在最紧张的时刻,学着冲破枷锁,面对台下的专家和观众,大胆的表达自己,这会让孩子获得强大的内心,对他们一生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这是我认为参加比赛最大的意义。

杨老师的寄语:

音乐是语言,当我们用它与人交流时,内心会豁然开朗。

从作曲家到演奏者,从室内乐到交响乐、从协奏曲到歌剧,这些都基于合作,这个音乐世界是广阔的,是有趣的,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会喜欢音乐。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只埋头于练习自己的那些音符,这就如同一个人从不与人交流,只自己和自己说话,这样能快乐吗?

我很幸运,16岁就能与宁方亮(那时是我的同学,现在是我的太太)组建琥珀四重奏,她是一位比我优秀很多的演奏者,我一直在向她学习小提琴的演奏原理。今天,我能与“琥珀”的同伴们一起演奏世界上最智慧的音乐作品,享受弦乐四重奏浩瀚的音乐世界,并借助这些经验运用在大提琴演奏与教学中,

音乐是合作的艺术,知音相伴,让我感到幸福与满足,这让我可以从容的面对生活与艺术,与之平衡的是其背后是艰苦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我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的音乐人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用音乐聊天。

从“我”走向“我们”,正是当今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琥珀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宁方亮,第二小提琴:苏雅菁,中提琴:戚望,大提琴:杨一晨。四位成员均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琥珀四重奏近期演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