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不练琴” 还可怕的,是耳朵“听不见”!

 音教艺术网 2020-08-27

在人们的感官系统中,耳朵应当属于最为特殊的一个。它是一个被动接收信息的器官,无论在你有意,或者无意时,声音总能轻易的“入侵”你的大脑。但是,往往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己“听不见”自己演奏(唱)的声音的奇怪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在练琴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手指上,以至于对自己演奏的声音缺乏关注度,造成了“听不见”的情况。当孩子在创造音乐时没有了聆听,再多的练习,也可能是徒劳。

聆听,是提升孩子乐感的必经之路

想让孩子学会聆听自己的演奏的先决条件,是让孩子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力,也就是乐感。

提升乐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聆听大量的优秀音乐,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

第二,乐感不仅仅是一种对音乐天生的感悟,音乐知识的积累,也能够从理论的层面,使孩子对音乐有着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感悟;

第三,音乐老师的引导,是让孩子正确聆听音乐的重要条件。

聆听,让孩子的练习事半功倍

孩子们练琴,练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音乐表现力。在练习手指技术时,大多数琴童都会将精力花费在练习手指技巧上,而忽略了聆听的重要性。手指技术虽然练习的是手指机能,但是只有学会了用耳朵去辨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声音是否清晰,均匀,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调整,提高练琴效率,因而获得进步。而不是不管练习是否正确,只依靠手指做着无目的、无要求的运动。

除了练习手指技术外,音乐表现力也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轻重缓急,风格把握,旋律走向,和声色彩,无一不需要通过聆听来做出调整。没有聆听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

 耳朵先“听到”声音

手指才能更好地演奏

未有声而先闻声?这里的声音指的当然不是平时我们能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是一种内心听觉。这种内心听觉是一种对演奏的预想——手指弹奏之前,先在心里对音响效果做出的预设,继而,手指根据这一预设来演奏出内心期待的声音效果。

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练习效率,也能大大降低比赛、演出时的失误率,使孩子在弹奏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时间。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灌输,让孩子养成提前思考的习惯。

 音乐的价值,在于聆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聆听,声音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音乐也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对于聆听者而言,音乐的价值在于它能通过人们的耳朵,传递一种美的感受,净化人们的心灵;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说,聆听能够提升音乐的质量,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们带来更美的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