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作为复合笔画比其他笔画确实要难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点横竖撇捺”这几个基本笔画都没过关;就想写出漂亮的竖钩,实在不现实。 学书法不能急于求成,没有相当成熟的“笔法基本功夫”又要写好竖钩,除非你学的是“贵笔谈疯”。 所谓的“竖钩”即是在竖的基础上写“钩”。那么,需要先写出“怎样的竖呢?”。 1、请看《九成宫》的“训”字第一个竖, 悬针乎?垂露乎?好像都不是。我称之“弯脚竖”,写法就是“起笔”后“一路挫锋”(当然其中有提按、腕发变化等)向下,最后向左下“挫笔”收锋。 2、把此弯脚竖的脚与“则”字竖钩的“钩”比较。见下图。 末端再放大比较。 两者右侧及下端相似度极高,可见在“训”字这个弯脚竖的“弯脚”基础上再写钩更合适。 3、再看一个图: 这是很多书法教材上的竖钩写法示意图。是经众多书法爱好者(教师、学生)学习实践检验过的。中间红色线是“笔芯”和“笔尖(裹锋行笔)”“走过”的“路线”。 当“烫斗”走过B点后,笔尖走的是图中红色虚线。 从A到B点,完全是在写竖,从笔法上讲就是用毛笔下侧锋面与纸面接触,接触面积类似于熨衣服的烫斗,书写过程就象“烫斗”下行的过程。 当行至B点,笔芯向左下方运行,毛笔毕竟不是固体的”烫斗”,笔芯向左下运行,左侧锋毫北挤压,运行距离很小;笔芯右侧运行较大。右侧“笔腰”运行到笔芯右下方形成E点。 4、控制笔杆使笔芯向左上,相当于“烫斗旋转”,这时笔尖在B点附近几乎不动,“烫斗”等腰三角形底边处对应的笔锋在纸面上从E点向D点“搓揉”(这种笔法叫“衄锋”,根据用笔需要“衄锋”随处可用,如起笔、转折、换锋都可以用“衄”)。“衄”过之后挑笔出尖。 写竖钩关键在于这一“衄”。 5、《九成宫》竖钩的变化 a 泉水钩:出钩很小。 b、同用钩,钩体“厚重”。 c、子丁钩:出钩平缓,钩体较长。 ![]() ![]() d、钩体横向小,竖向长。书写时增加“衄锋”书写难度。 ![]() ![]() e、则珠钩:钩体横竖方向大小一般为竖画宽度的二倍左右,较为长见。 ![]() ![]() f、多钩字,要写出变化。或高低错落,或大或小,形态各异。 ![]() ![]() ![]() ![]() ![]() 6、写几个试试 ![]() ![]() ![]() “身”字的竖钩撇下面应再拉长一些。 7、弯脚竖还有几个字: ![]() ![]() ![]() 教学建议:可以先让学生多写一写这样的竖,一定要挫笔收,且从笔画左下角提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