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之术 “王”与“霸”是孟子所归纳的依统治方法的不同而区分的君主的两种类型。 “王”,指的是以仁德服人的君主,例如尧、舜禹、汤等;“霸”,指的是以武力服人的君主,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王者推行的是“王道”,霸者推行的则是“霸道”。“王道”在政治方法上的体现就是仁政,用孟子的话来讲:“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些内容赫赫出现在我们初中的课文上,可以猜想一下这个内容的意思。 孟子的仁政,是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一方面,使人民有自己的田地和产业,在生活上有基本的保障,可以做到“养生丧死无憾”;另一方面,对人民进行礼义的教化,使得人民懂得孝悌之义,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则必将称王于天下。 内圣外王,王道施行于天下,民本思想为核心,仁政为血肉。 霸道讲的是强力,一个国家的首要的政治问题是武力的强大,而不是百姓修睦,伸张仁义。在现实政治中,往往是霸道得天下,而王道安天下,事实上,王道与霸道也不是截然分离的,实际政治中所采取的策略常常是王霸两道相为糅合,也就是所谓“汉家自有制度,王霸道杂用之”。 生活、学习、工作的奋斗过程中,既要有龙虎霸者之术攻城略地,也需要玄武朱雀王者之术南面而君临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