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说】书痴的“贱买之怨”与“高买之喜

 新用户5935ozJ1 2020-08-28

老北京人韦力先生,私家藏书当世无两,他把古书视为有生命的宝物,总能够慧眼识珠,鉴赏出其中的真正价值。


老北京人韦力先生,私家藏书当世无两,他把古书视为有生命的宝物,总能够慧眼识珠,鉴赏出其中的真正价值。作为古籍拍卖的常客,有时以超低价拍到了心仪的古书,反而高兴不起来,因为在拍卖行并没有体现出这部书的实际价值,不免就为这部书感到委屈。这种与市场行为反常的心理活动,外人可能认为不可理喻,但这正体现了一位藏书家对古书的感情,如果能按心理价格拍到,宁可多破费一些银子,也感到心里舒服一些。这种不以捡漏儿为喜的做派与气质,着实令人起敬。


有一次遇到拍卖清乾隆四十年版的《小学大全》,韦力当时的心里价位是六万元,甚至做好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价的准备,哪怕到十万元也打算接受。结果仅以五千元就拿下了,对手不再竞拍了,他倒觉得对方太不识货,这么金贵的古书被埋汰了,想到此也就高兴不起来了。


还有一次竞拍《锦囊印林》,此书为清代汪启淑所辑,国内公藏仅三部,分别为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西泠印社。此书以八万元开拍,数秒之内就升至二十万元。这时韦力已准备大幅度提高心理价位,结果到二十二万就打住了。他竟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痛感,认为到手得太轻易了,为这部古书抱打不平。


后来韦力以30倍的价钱,拍到了潘景郑先生的《清人手札》,深感物有所值,并且在病榻上将这部稿本点校出来,在京城文化圈传为佳话。


作者言论自由,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