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知道的高艳国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我所知道的高艳国

王海青

2018年6月初的一个早上,我在一个微信群看到一个《送别高艳国》的链接。打开后,扑面而来的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山东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编高艳国因癌症医治无效于五月三十一日逝世,年仅48岁。我最初知道高艳国其人,并不是通过他的作品,而是通过作家李木生老师在博客上写在董业冰专题前的一段按语。

按语云:写下《董业冰,你还好吗?》,已经整整14年了(1999年2月),文中的主人公董业冰,也已于6年前的2007年5月27凌晨4时多去世于济南传染病院。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最后10年里,是一个叫周银玲的姑娘理解他、陪伴他、与他结婚并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抚养董业冰前妻的孩子龙飞。也许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女性,使得一直做着文学梦的董业冰,于济南流浪、摆地摊艰难维持生计的情况下,依然写下了自己的文字,并用这些文字记录下自己最后的人生。我知道董业冰的去世,已经是在他病逝的一年之后。那是2008年,还记得当时从董业冰的日记本与手工订制的本子上,将他在苦难岁月里写下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在电脑上。在那样的深夜里,敲着键盘,也在敲击着疼痛的心,有泪水涌了又涌。五天五夜吧?录完了,就想推荐给报刊,好让董业冰的文学梦在他身后得以局部的实现。可是,在这样高傲的“文学界”与市场化的报刊丛林里,除了四处碰壁还能有什么?之后,关于董业冰的人生,我写下了两万多字的长篇纪实散文《在天堂与炼狱之间——一个残疾青年的文学人生》,这篇文字被《时代文学》的李广鼎编发。但是董的遗文还是沉睡着。我珍藏着我的朋友董业冰的文字,它们时时地看着我也激励着我,让我更加珍视心上的每一个汉字。实在感到意外,今年年初,在博客上竟然碰到了素不相识的高艳国先生。高先生先是要给董业冰的妻与子提供捐助,继尔,又有了将董业冰的文字登在刊物上的动议。这让我与高先生的心一下子贴在了一起,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个心肠柔软、有良知又对办刊有着高境界的知识分子。董业冰的在天之灵,当会含笑了吧?

由博文按语,我得知,已逝文学青年董业冰的文字因为高艳国先生的帮助,刊登在2013年《山东文学》下半月刊第四期,占据的篇幅较大。董业冰其人其文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高艳国先生的可贵,就在于身居高地而关注草根的情怀。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山东文学界有个高艳国。

再次见到高艳国的名字,还是在李木生老师的博客。这回与自己有关。李木生老师向《山东文学》推荐我的乡村人物散文,与之沟通的应该还是高艳国先生。这是从李木生老师博文后的注上看出来的。注云:这几篇乡村人物,刊登于今年(2014年)的《山东文学》下半月第八期,感谢高艳国主编慧眼提携业余作者。注短情深。在如此大的平台,一下子发表我数篇作品,还有李老师的专评,对我真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除了感激李老师,也很感激高先生。对热衷文字的人,给予发表就是最高的认可与评价。

认识之后,也曾关注他的博客,去过几次,也就慢慢淡忘了。人生相识是一种缘分。我们中的多数人注定擦肩而过。不必以之为憾。如今高艳国先生已走,只是走得太早。让我感到人生的无常。也感到人生的珍贵。只有珍惜时间,不负光阴。让生命尽情怒放。才不枉此生。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小学教师。现已创作作品700多篇(首) 。作品见于《山东电大报》、《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心天地》等刊物。作品受到多个公众号认可、推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