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小院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母亲的小院

作者:徐明金

冬夜,无眠。窗外,树上仅有的几片枯叶飘飘洒洒,落进我的心田。不免有些伤感,手中的笔悄悄滑落。月儿高高的悬挂在空中。偶有寒风吹来,凉意渐浓。最近,在静悄悄的夜晚里,爱上了宋词,徜徉在宋词的意境里,沉浸在宋词的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神韵里,为之着迷,乐在其中。皎洁的月光,柔和的透过玻璃,折射进来,照在书卷上,一切显得那么温馨,和谐,自然,感叹岁月静好!书桌上的茶香,飘荡在书房的角角落落。在这静谧的夜晚里,突然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想起了母亲的小院。

母亲的小院建在村东头,与一条小河之隔是一条通往东岭的路。小院是典型的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正房,偏房,大门楼一应俱全。院子里种了些花花草草,有月季花,菊花,兰花,君子兰。母亲是个勤劳的人,下地干活之余,总是喜欢侍弄这些花花草草,浇浇水,拔拔草,剪剪枝,精心栽培着。每每春意盎然的季节,院子里鲜花争奇斗艳,次第开放。红的,粉的,黄的,白的,满院春色,尽收眼底。一进院子,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满院的花香,总能引来些翩翩起舞的蝶儿,在院子里飞来飞去。

院子的东南角有一片小竹林,一点点,一年年,由小到大,逐渐长成了这片小竹林。这片小竹林是儿子的乐园,儿子总是在这片小竹林里玩耍嬉戏,偶尔搬个小桌子在里面读书写字。我喜欢聆听竹林婆娑摇曳的声音,就像钢琴上弹出悦耳的音符一样,令我陶醉。

小院的北墙边有一口水井,还有一台老式的压水机。说起这台压水机,可有年头了,虽年岁长,但没有锈迹斑斑。母亲把它擦得铮明瓦亮,丝毫看不出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一上一下,吱呀吱呀,很有节奏感的压水的动作,往往最能勾起儿时浓浓的回忆。孩提时代,一放学,放下书包,压水的事情,都是由我们这些小孩子来做。不用大人嘱咐,我们都会抢着去做,说着笑着,打着闹着,水桶满了,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院子里快成小河了,才恍然大悟。看着满满的水桶,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珠,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小院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母亲姊妹三个,排行老三。母亲也是个苦命人,幼年时,生活很贫穷。幼年时的她,跟着姥姥在黄河北讨饭,尝尽了人间苦头,阅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艰难的生存着。我无法理解和想象当时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境况,毕竟我没有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岁月。姥姥已经故去三十多年了,我的脑海里已经无法再现姥姥清晰的面孔了。岁月更迭,思绪婉转,梦里追忆着我的童年时代跟着姥姥生活的幸福画面。梦醒来,唯有泪两行,在腮边悄悄滑落。年少时的艰难环境铸就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母亲为人随和大方,不拘小节,和左邻右舍,没有吵过架红过脸。而今,六十多岁的母亲,整天乐呵呵的,在她心里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任何困难能把母亲压垮。和母亲年龄相差无几的父亲,一路走来,相扶相持,把我们姊妹四个养大成人,为我们姊妹四个操劳了一辈子,也操碎了心。现在的母亲精心拾掇着小院子,照顾着父亲,照看着孙子孙女。骑着电动车接孙子上学放学。含饴弄孙,乐此不疲,其乐融融。

前几日,看到侄女琳琳发来的父亲的照片。看到年迈的父亲,已是满头白发,但令我欣慰的是精神矍铄,气色不错。看到这一幕,泪水滚滚而下,久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我心里父亲一直是一座坚韧挺拔的大山。而今的父亲,的确老了,背也驼了很多。无法想象年轻挺拔的父亲,已到人生暮年。父亲一生沉默寡言,性格倔强。父爱是一种无言的爱,父亲的背是幼年时我最温暖的港湾。我的人生轨迹就是父亲背着我走过的路,多么想能像小时候那样趴在父亲的肩上酣然入梦。

小院的后面是母亲种植的一片菜园。菜园的周围是用树枝做成的木栅栏,远远围墙,甚是缕缕乡愁飘荡在我的心间。父母年轻时在东北待过几年,这菜园丝毫不逊东北的菜园。也许这就是母亲记忆中的菜园吧,我想这菜园寄托了母亲的一种思念,一种对东北难以割舍的情怀!母亲离开东北回到泗水老家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期间从未回去过。这片菜园也许是母亲对东北那段沧桑岁月的全部寄托吧!母亲在菜园里种了些蔬菜,有大葱,黄瓜,土豆,金瓜,豆角,西红柿。农忙之余,母亲总是在菜园里忙碌着,施肥浇水,精心侍弄着这些蔬菜。每到做饭的时候,到菜园里拔棵葱,摘些豆角,自给自足。幸福的笑容总是洋溢在母亲的脸上。每到秋天,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吃不了的蔬菜,母亲总是分给邻居们,让左邻右舍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小院大门东边支起一个圆圆的鏊子。临近年关,这个鏊子边就热闹起来了。邻家大娘,婶子,大嫂,大姐们就开始忙活着摊煎饼了。玉米面的,地瓜面的,大豆面的,还有小麦面的,一铺一摊,恰到火候,香脆可口的煎饼就出锅了。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总能吃上母亲摊得煎饼,煎饼卷咸菜炒鸡蛋,那个香啊!那种味道,现在想想仍能让我流口水。那甜蜜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许多年,没有吃到母亲做的咸菜炒鸡蛋了。对于咸菜炒鸡蛋的钟爱源于在泗水县城上学的时候,那时候一包煎饼和一瓶子咸菜炒鸡蛋,再带上点零钱,这就是一个星期的口粮。那时候生活虽然清贫,但深受母亲的影响,日子过得充实快乐。

小院的旁边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水草凄凄。有时回家的我,总是喜欢站在小院的平房顶上,远眺逶迤起伏的群山。近在咫尺的西侯幽谷清晰可见,远山近水,一幅水墨画映入眼帘。看着远处放羊人的悠然自得,不紧不慢,逍遥自在的赶着羊群。口哨响起,皮鞭一甩,羊儿乖乖得在路边吃草,溜达。

傍晚时分,小院的上空总会有袅袅炊烟升起,那袅袅炊烟是我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看见小院上空的袅袅炊烟,就知道母亲做好饭等着我放学回家。

常年在外的我,与母亲和小院聚少离多,但我的心依旧和母亲,和小院在一起。忙了,累了,倦了,总能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小院。那可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作者简介:

徐明金,男,山东泗水人。系泗水县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博客亲友团成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泗水文学艺术》,《泗水大众》,《泗水职业中专报》,济宁日报《文化周末》,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东南文艺》,《中诗报》等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