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夜抚琴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月夜抚琴


作者:司传平

夜静抚玉琴,清正自在心。

虽无听琴客,嫦娥舒袖吟。

泠泠太古声,巍巍中华魂。

宫商角徵羽,谁人定乾坤。

注 释:

(1)“抚琴”: 即弹琴。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2) “清正”: 直意清微淡远,中正平和,这是古代琴人追求的琴韵和境界,也是道家、儒家思想的体现,此处亦有清正廉洁之寓意。

(3)“嫦娥舒袖吟”: 寓意嫦娥为知音。静夜中本未入睡的嫦娥,似乎听懂了这泠泠七弦声,不由随着美妙的琴声飘然起舞,吟咏歌唱,婷步舒袖,极目远眺这人间的抚琴之君。

(4) “泠泠”: 读音ling ling,本指水声,这里指清幽的琴声。

(5) “太古声”: 指古老的古琴曲。

(6) “宫商角徵羽”: 指中国古代五声音阶。此处意指历代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

(7) “乾坤”: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乾”指天和阳,“坤”指地和阴(《周易》)。乾坤代表天地、阴阳及事物的运行规律。大到宇宙,中到国家和社会,小到生命和万物,自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纵观宇宙和人类发展史,古今中外,又有谁能主宰和扭转乾坤?

古琴小知识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诗经》、《尚书》等文献中都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所记载。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关于古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古琴最初为五弦琴,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改为七弦,即现在的古琴(亦称七弦琴)。古琴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此备器物和不由之径。

自唐代创立古琴简字谱以来,有3000多首琴曲流传于后世。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诗》三百零五首,孔子必弦歌之。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孔子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中国历代琴人有伏羲(公元前三四千年旧石器时代)、黄帝(公元前二三千年)、唐尧(公元前2200年左右)、虞舜(公元前2200年左右)、周文王(公元前十一世纪)、伯牙(约公元前600年前后)、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曾子(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王昭君(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嵇康(公元224年—公元262年),还有乾隆、雍正、宋徽宗,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等等。(司传平)

作者简介:

司传平,男,二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山东省“齐鲁晚报杯”十佳优秀教师、济宁市科技功臣、圣地学者,《医学免疫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以第一位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编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30余项。现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副厅级),兼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济宁市科协副主席、济宁市医学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