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城里那些看书买书的地方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县城里那些看书买书的地方

作者:杨 猛


现在看书可直奔图书馆,买书上当当网淘宝,以前去哪儿呢?

90年代,购买或订阅杂志报纸多在县城的邮政局,邮政局在尚书路上,里面除了汇款、邮寄的柜台,还有一个柜台专卖杂志期刊,我最先买的是《童话大王》,有一期讲皮皮鲁家衣柜后有一按钮,按下就出现暗室,进入一个金人的世界,我立即被这种与教科书大相径庭的故事吸引;印象深刻的杂志还有《幽默大师》,这本杂志有图有文字,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图画让人留恋,我们经常捧着这本书在柜台上看上半天,不花钱还能幽默一把很是欣慰;其他读物如《故事会》、《故事林》、《中学时代》、《辽宁青年》也偶尔买过,很奇怪每本书中都能找到格外喜欢的一两篇文章,这也许就是开卷有益的原因吧。

除了邮政局,县城实验中学附近常有卖书的地摊,地摊上的书五花八门,必不可少的是四大名著、《史记》、《资治通鉴》;还有传统经典《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更有晦涩难解的《易经》、《黄帝内经》、《鬼谷子》。书常年风吹日晒颠沛流离,书页略显斑驳,因此可以以此还价,最终的到手价让人窃喜。不过地摊书现在已萧条到了极致,曾看到为了促销,地摊上的书竟按斤售卖,很难理解书也会沦落到像蔬菜一般上秤结账。

书非借不能读也,况且买书算经济账不如借书划算。那时随着县城里租书店铺的增多,想看书时我们就去租书。租书铺多在县一中附近,交上几块钱的押金,每日租书的费用仅两毛钱。书密密麻麻码放在架子上,大多为武侠言情小说。寒江孤影、江湖故人,武侠首推金庸古龙,由于翻看的人太多,金庸小说精彩的段落经常被人偷偷收藏,有一次我兴致勃勃等到《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出现,突然发现后面几页被悄悄整齐划一地撕去,真是瞬间让人捶胸顿足。

我最喜欢去的一家租书铺在县城中都市场的东面,附近熟食铺、面食店、小吃店林立,空气中弥漫着刚出锅卤肉、糟鱼、炸馓子的五香味,搬个小马扎坐在书铺门口,边吃个吊炉烧饼边翻书,这种感觉很好。

再后来盗版书出现了,卖书的经常蹬着满载书的三轮车,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穿梭驻足。盗版书的纸很薄、字很小,但价格便宜得让人无法拒绝,和卖书的大哥混熟了,还可以将看完的书换另一本,当时畅销书经常可以买到盗版,我们在这个流动的“书店”买过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

想免费看书可到新华书店(已搬迁到广场路),书店中桌椅齐备,从书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坐下慢慢翻阅。现在夏日空调开放的书店是避暑的好去处,人比平时要多,炎炎夏日躲在凉爽的书店里读书让人满足,但我更愿意相信,一本有趣的书更能让人神清气爽。

作者简介:

杨猛,家乡汶上,喜欢写关于美食、体育、电影的短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