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只败一仗”的汉尼拔: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赢不了?

 昵称66395862 2020-08-28

汉尼拔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

第二次布匿战争,又被称为汉尼拔战争。对于罗马人来说,这长达16年的战争,最大的敌人就是迦太基“战神”汉尼拔。

我们今天试着聊一聊,汉尼拔为什么没有打赢罗马?

首先,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出其不意的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从北面突然杀向了罗马城。那么,汉尼拔真的是想打一场“闪电战”吗?

汉尼拔进军路线

汉尼拔在战争前期的行动,看起来确实是想对罗马进行一次“突袭”。公元前218年,29岁的汉尼拔先后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北部地区杀向了罗马。从地图中也可以看到,汉尼拔迅速出击,分别在公元前218年和公元前217年,通过特雷比亚河战役和特拉西梅诺湖战役,给罗马造成了重大损失。

更关键的是,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之后,汉尼拔沿着罗马人修好的大道,可以迅速杀到罗马城——事实上,罗马人也明白自己处境危险,立刻武装市民,准备应对汉尼拔的攻城战。

所有人都以为,如此迅速推进、士气旺盛的汉尼拔军,一定会“闪电战”一样的杀到罗马城下——在罗马其他盟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结束战争。

但是,汉尼拔的军队拐弯了,不打罗马城了。

坎尼会战

攻势凌厉的汉尼拔绕过了罗马,然后向南一路烧杀劫掠。在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中,汉尼拔再一次取胜,罗马军队阵亡7万多人,其中包括执政官、前执政官,以及大量的罗马元老院议员。然而,这次大胜之后,汉尼拔依然没有选择杀向罗马城……

为什么呢?汉尼拔不是要突袭罗马的吗?

只有一个理由能解释,那就是汉尼拔知道自己打不下罗马城,他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闪电战”。

我们先看看汉尼拔的部队吧,出发的时候他一共有9万步兵、1.2万骑兵,以及37头大象;在埃布罗河他留下了1万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守卫这一区域;翻越比利牛斯山,横渡罗纳河之后,汉尼拔总兵力还剩4.6万人;最终翻越阿尔卑斯山后,汉尼拔带来的军队就只有2.6万人了……

翻越阿尔卑斯山

兵力损失如此严重,一方面是与沿途部落的战斗,另一方面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一点,汉尼拔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早就能想到的。

翻越阿尔卑斯山之后,汉尼拔虽然补充了一部分高卢兵,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算是主力。此后的几次会战也能看出来,汉尼拔一般用高卢兵顶罗马人的主力冲击,损失了也不心疼。

所以,即便都是精英,汉尼拔在兵力方面也是捉襟见肘——后期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周旋,汉尼拔就因为被迫分兵屡遭罗马人的骚扰,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一直被牵制。

兵力不占优势的汉尼拔,只能通过大会战取胜,强攻罗马城,他没有信心。

汉尼拔,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能迅速灭掉罗马。

布匿战争

现在很多研究者分析汉尼拔的整个计划时,普遍认为他奇袭罗马,是想靠几次大会战消耗对方实力。与此同时,迫使整个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盟友,全部投靠自己,就像高卢人一样——如果罗马失去一切盟友,那就不攻自破了。

坎尼会战之后,汉尼拔还真的看到了希望。除了罗马军队遭受重创之外,南部大城市加普亚投靠汉尼拔、西西里岛的锡拉库萨也投靠了汉尼拔,马其顿派来使者,愿意和汉尼拔联手……到了公元前213年,汉尼拔又攻克了塔兰托,整个形势让罗马同盟岌岌可危。

那么整个局势,是什么时候悄然变化的呢?

汉尼拔伏击罗马军

很明显,虽然汉尼拔在和罗马的数次战争中,从未失败,但形势确实在悄悄变化。特拉西梅诺湖战役,罗马伤筋动骨般的损失之后,就已经开始使用“费边战术”了——很简单,罗马人意识到和汉尼拔正面决战不能获胜,干脆尾随骚扰,慢慢消耗掉汉尼拔本来就不多的军队。

坎尼会战之后,罗马人更加坚定的使用“费边战术”,让汉尼拔再也无法重挫罗马军队了。这意味着,南意大利的那些罗马盟友们,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罗马的溃败,投靠汉尼拔就没有必要了。

没有机会吃掉罗马主力,兵力又不足以短时间内攻取其他罗马盟国,汉尼拔把自己困在了意大利南部,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缓过来劲儿的罗马,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补充军队、骚扰敌人、安抚盟友、攻打背叛者,逆转了形势。

这种情况下,汉尼拔已经输了。估计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汉尼拔考虑到了这个局面,深入敌后战斗,被活活耗死的可能性非常大,他早知道自己可能赢不了。

更悲剧的是,汉尼拔的“后援”,一个也指望不上。

汉尼拔肯定明白孤军奋战难以取胜,所以援兵很重要。前期他拉拢的是高卢人,还是很有用的。至于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罗马盟国,就算投靠了汉尼拔,也不能完全相信,可以忽略不计。

汉尼拔可以相信的盟友,一是自己家族的地盘,远在西班牙的亲戚们。结果,汉尼拔强大,不代表他们家族都厉害,前期罗马在这里牵制了大量迦太基兵力,后期西庇阿更是直接让罗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汉尼拔等不来家族的援兵,更不能指望迦太基国内了。自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失去制海权之后,迦太基人就对罗马有恐惧感。其实,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早期的胜利,也让迦太基人看到了一点希望,他们也尝试派遣援兵。

扎马会战

结果,罗马海军一次次的打退了迦太基人。更重要的是,迦太基国内似乎对汉尼拔信心不足,他们更愿意支援西班牙地区的迦太基部队。所以,整个战争期间,汉尼拔几乎没有得到迦太基国内的实质性帮助。而那些投靠汉尼拔的盟友,则要么被罗马人攻克,要么被阻拦,更帮不上忙。

汉尼拔的伟大,在于同时期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汉尼拔的悲剧,在于他对抗的是整个罗马,包括罗马的盟国。

所以,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的汉尼拔,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尤其是公元前212年开始,罗马直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汉尼拔已经无能为力。也正因为如此,迦太基国内的命令一来,汉尼拔就毫无眷恋的回国救援了。

至于最后的扎马会战,汉尼拔似乎已经无心取胜——如果在意大利半岛遇到这种情况,汉尼拔没有大量骑兵部队,肯定会主动避免大决战的。现在,避无可避,谢幕战吧。

汉尼拔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赢不了罗马?他当然想赢,不过这个战败的结局,应该也想到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