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叶的镇痛抗炎作用

 黄永超老师 2020-08-28

艾叶的镇痛抗炎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水提物、醋艾叶炭、艾叶挥发油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以艾叶水提物组分的镇痛作用更为显者。

一、镇痛作用

      早期王树荣等采用铺灸疗法研究了艾绒对大鼠的镇痛作用机理。实验具体方法为: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大蒜(大蒜及艾线)、药物组(大蒜及艾绒、丁香、肉桂、斑露)、药物Ⅱ组(大蒜及艾绒、丁香、肉桂、斑蝥、際香)。腹腔注射%酸1ml/只,致动物疼痛反应。30分钟后动物以乙醚轻度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将动物自前胸部至下腹部背毛除,局部皮肤上分别敷以艾绒、大蒜、药物Ⅰ及药物Ⅱ,然后该部位,每次15分钟,共灸两次。灸后断头取下丘脑称重,加人1moL盐酸1.5mL匀浆,室温放置100分钟后在匀浆液中加人 Imol/L氢氧化钠1.5mL,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测β-内啡含量。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灸后B-内啡肽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且药Ⅱ组动物β-内啡肽含量升高最为明显,由此推断,中药加大蒜合并灸较单用大蒜作用明显,含量增加可明显提高机体的痛阈,发挥明显的镇痛作用。

      瞿燕等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比较了艾叶生品和炮制品醋艾叶炭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小鼠扭体反应影响实验的具体方法为:小鼠72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6组,灌胃给药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7%醋酸生理盐水溶液。立即观察小鼠15分钟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对热板法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为:筛选出痛阈值5-30秒的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组后先测正常痛阈值两次,取平均作为给药前痛阈值。灌胃给药后,分別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测定各鼠痛阈值。实验数据经统计处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醋艾炭各剂量组的扭体次数有显著性差异,生艾叶各剂量组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醋艾炭高剂量组在给药后60分钟的痛國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生艾叶各剂量组给药后痛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艾叶经炒炭并醋炙后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与生品比较,其镇痛作用有增强势。

      王会等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的镇痛作与瞿燕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扭体法采用给药第1天、3天、7天灌胃给药后90分钟,腹腔注射0.6%醋酸生理盐水溶液,观察小鼠15分钟内扭体次数,热板法观察了给药第1天、3天、7天灌胃给药后90分钟小鼠痛阈值。艾叶挥发油、水提组分在给药1天、3天、7天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34.5~138/kg、1.17~4.68g/kg,且呈现一定的依赖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和时效变化,按折合生药量计算,在镇痛作用强度上,水提组分强于挥发油。随着剂量增大、时间延长其镇痛效果越明显,但是其伴随的肝、肾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强,艾叶水提组分低剂量(相当于人日用量9g)对肾脏有副作用,临床应用其治疗妇科疾病等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要考虑其毒副作用。

      鉴于研究发现艾叶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明确艾叶发挥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剂量范围,王会等又对艾叶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热板法,将艾叶水提物组分和艾叶挥发油组分各设5个剂量组,分 别为艾叶水提物5.03g/kg、3.32g/kg、2.19g/kg、1.45g/kg、0.96g/kg,艾叶挥发油0.77mLkg、0.48mL/kg、0.30mL/kg、0.19mLkg、0.12mL/kg。观察给药90分钟后小鼠痛國值,以给药后小鼠疼痛反应潜伏期较给药前延长100%以上为有效镇痛作用指标,记录有效反应动物数。结果见表7-26、表7-27

      由上表中结果可知,艾叶水提组分及挥发油对热板小鼠的ED50分别2.0978g/(kg・d)、0.302ml/(kg・d)[折合生药量为3.7y(kg・d)],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为1.555~27917gy(kg・d),折合生药量为28.0-565g/(kg:d),表明艾叶水提组分较挥发油对小鼠热刺激的反应更灵敏,治疗更有效,提示艾叶发挥镇痛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水溶性物质。并且经过计算,艾叶水提组分的治疗指数及安全系数分别为38.20和12.25,艾叶挥发油分别为5.53和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