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了,“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

 螺蛳王老师 2020-08-28

呵呵一个表笑声的汉语词汇,是什么魔力,让它曾当选年度最伤人的聊天词汇?在当代网络用语中,又是什么魔力,让它依然成为最阴阳怪气的词汇之一?当我们顺着蛛丝马迹,在迷雾中探寻,竟然发现苏东坡是“呵呵”的幕后推手?

欢迎收看这一期的名侦探螺蛳君!真相只有一个!

苏东坡确实很爱用“呵呵”。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天,苏东坡在密州收到了小伙伴鲜于子俊的来信,信里寄来了他最近的诗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苏东坡的深切想念。

刚好苏东坡最近也作了一首自己非常满意的诗,据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豪放词,和柳永词的风格完全不同。所以苏东坡在回信给鲜于子俊时,夸了对方的诗有“有远古风味”后,立马就展示了自己的小得意:

“所索拙诗,岂敢措手。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荻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看得出来苏东坡是个傲娇的家伙,明明就很满意很自豪这首诗,“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但是在好友面前还要口是心非一下,呵呵,写出来让你取笑啦!

不过啊,这个“呵呵”是真的开心。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而苏东坡此时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调密州太守,但内心还是渴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故而写下了这首词。但是当时这种风格真的太少了,所以在收到好友同样疏朗的诗之后,苏东坡一看,哎哟真不愧是我的好基友!于是非常开心地写了回信。

那这首诗是什么呢?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面的“呵呵”是真的开心,苏东坡也有用“呵呵”调侃别人的时候。

比如调侃我们的大书法家米芾,“示及数诗,皆超然奇逸,笔迹称是,置之怀袖,不能释手。异日为宝,今未尔者,特以公在尔。呵呵。”

虽然是安慰米芾,放心,你的诗和字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宝贝,现在大家不重视,主要是因为你还活着,呵呵不过这个“呵呵”一放,总觉得多了那么些调皮意味,就不知道米芾伙计怎么想了。

苏东坡还“呵呵”他爱打呼噜的室友。《答陈季常》:“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如果你不打呼噜让我好好睡觉,你问我要再多的词那都是小意思,呵呵。

当然,还用“呵呵”去威胁别人,堪比现在的“微笑黄豆脸”。

当事人叫文与可,与东坡还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长书画,苏东坡就非常喜欢,于是一直想让文表兄给自己画一幅,不过文兄弟一直没画,于是苏东坡就使用了“呵呵”必杀技,你画不画?

“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不画,我就自己到处乱画,并且都写你的名字,假冒你,还要拿着你之前说好的要画的绝句去告状,让你赔我250匹布帛。呵呵

求问文表兄的心理阴影有多大。至于最后画没画,当事人没说。不过螺蛳君觉得应该画了,不然这可怎么遭得住。

除此之外,据统计,苏东坡用到“呵呵”的作品就有40多篇,真不愧是天生的段子手!

“呵呵”一词由来已久,唐诗中就早有出现。要说发明人,那肯定不是苏东坡,不过要说发扬光大的代表人,东坡绝对逃不出。看了东坡萌萌的“呵呵”,你们还觉得“呵呵”是最伤人最阴阳怪气的词汇吗?有没有觉得它变可爱了许多呢,呵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