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史话丨苏东坡三到真州

 飞鸿雪泥028 2019-11-29

苏东坡第一次到真州是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上旬。这年四月,苏东坡离开谪居了五年的黄州,辗转北返,七月间到了金陵。在金陵期间,他由金陵太守王胜之等人安排,与第二次罢相、寓居半山园的王安石相会,两位一度曾为政敌的故友尽释前嫌,重新建立起友谊。当时,真州太守是苏东坡的故友,派人到金陵请东坡到仪真小住,并诚邀他定居仪真。

东坡到仪真后,给王安石写过两封信,在一封信中写道:“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履,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今仪真一住又已二十日,日以求田为事,然成否未可知也。若幸有成,扁舟往来,见公不难矣。”由此可知,苏东坡曾打算定居真州。因东坡密友滕元发时任湖州太守,在宜兴物色了一块官田,劝他到宜兴定居,所以东坡改变了定居真州的主张。这次,东坡全家暂住在州学之中,他本人还在天宁寺后的楞迦庵写光明经。庵的隔墙院内有一口井,东坡“暇日酌水品之,喜其清甘”,故题井名为“慧日泉”。此井至今犹在。在仪真期间,东坡游览了一些园林,在游览县东范氏园时,曾作《溪阴亭》七绝一首: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此次东坡在仪真二十多天,于九月初离开经润州(今镇江)去了常州。

十年之后,哲宗亲政,章淳、蔡京为相和户部尚书,对元佑儒臣大肆进行迫害。30多人被贬,东坡首当其冲。从四月至六月,苏东坡接二连三遭贬,先削端明殿学土兼翰林学士,降为左朝奉议郎,再降为左承议郎知英州。六月,东坡乘船刚到仪真,又接到第三次贬谪令,削去左承议郎,远徙惠州和海南儋州。苏东坡作为接连遭贬的流放人员,在仪真不便久住,只作短暂停留。他让次子苏迨带全家人回到宜兴,与已在那里的长子苏迈共同生活。自己只带22岁的三子苏过、妾朝云和两个女仆匆匆前往惠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东坡获赦从流放地海南儋州北归,途中接到朝廷同意其“任便居住”的旨意,五月初第三次到了真州,等候儿子苏迨从宜兴来接。这次东坡在仪真约四十天。最感欣慰的是与米芾相聚,最不幸的是在此生病了,进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早在汴京时米芾就与苏东坡结识,对东坡十分仰慕,他比东坡小16岁,视东坡为长辈。只因东坡长期被流徙边远,两人相聚机会甚少。苏东坡到仪真时,米芾正在真州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于是相聚。短短相聚的十多天中,二人诗文书信往来频繁,这些都成为我国文学、书法宝库中的珍贵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在仪真的艰难处境和得病经过。

原来苏东坡这次到仪真起初一直是住在船上的,长达月余。船停泊在与长江相连的一条河中。由于河被闸封死,等于一汪死水。水面浮满腐物,周遭空气污浊,加之暑气熏蒸,在海洋性气候环境里生活了七年的苏东坡无法适应,终于在六月初三这天中暑病倒了。他给米芾的信中说:“某食则胀,不食则羸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饷蚊子尔。不知今夕如何度?”可见,东坡生病后仍住船上,连蚊帐都没有,一代文豪竟落到通宵喂蚊子的地步。米芾见信忧心如焚,立即要他搬进真州东园。东园是真州最大的园林,广约百亩,水木环绕,绿阴匝地,是疗养的好地方。苏东坡中暑后又腹泻,需要调理肠胃。米芾给东坡送来麦门冬饮子。东坡煎服后,病情好转,一日睡起,米芾又冒暑热送来麦门冬饮子。东坡深为感动,特作《睡起闻米元章送麦门冬饮子》一诗以答。诗云: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这首诗曾被后人刻于东园清宴堂。

东坡病体日渐康复,常由米芾陪同早晚在东园里散步。病后的东坡,面容清瘦,方瞳正碧,头戴小帽,身着白衫,一副仙风道骨。米芾后来在诗中形容当时的东坡:“方瞳正碧貌如圭,六月相逢万里归”“小冠白叠步东园,元是青城欲度仙”。

苏东坡一家连仆人在内近30人,无法在真州长期停留。他在东园没住几天,还没等身体完全恢复,就拖着虚弱的身体,于六月十日带全家离开仪真东行,六月十五日抵常州,寓居顾塘桥北孙氏馆。谁知老弱之身,经不起折腾,不久就病倒了再也没有挺过来,于七月二十八日病逝,终年66岁。米芾闻噩耗悲痛不已,作《苏东坡挽词五首》,悼念故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