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的传世建盏为何多镶嵌釦边?为了美观华丽,还是其他作用?

 宋韵建盏 2020-08-28

如果留心注意的话,会发现日本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宋代建盏,有金边或者银边。那么日本人为何热衷于建盏釦边?宋代的茶诗、茶书、茶画中,却罕见建盏釦边的记载呢?

建盏口沿更平滑,增加喝茶舒适度

宋代建盏采用匣钵仰烧,釉料由于重力和温度的原因流向底部,造就了建盏独特的“挂釉”特性,也导致釉料沿口变薄,甚至露胎。再加上宋代建盏的胎土没有洗得很细,自然会使釉面薄口质感偏粗。

虽然口沿处在修坯会做处理,不会像盏底那样粗砺,但离不刺激嘴唇还有点差距,于是镶边之后,方能愉快地直接饮茶。几乎所有的建盏都会镶金银釦边,而且镶嵌紧密,工艺扎实。

与此相反,宋人并没有对建盏釦边过于执着,这应该是由于宋时束口盏用于斗茶点茶,搅出茶汤沫。点茶之后若要饮用要另行盛装,不会用束口盏直接对着喝茶。而日本人却直接用束口盏喝茶,所以比较重视口沿触感。

当然也不是说中国就没有建盏釦边的做法,元代臣姚燧《牧庵集》有一句诗:吴侯建盏侔紫铁,表里兔毫莹铺雪。这里就表明了建盏口沿是镶有金属边,只不过太过于稀少,更不属于主流。

保护建盏口沿

日本茶道一向重视和爱惜茶碗,一般会把没在使用的建盏包裹的非常严实,直到使用之时才会把把茶碗给取出来,对于普通茶碗都是如此,更不用说被视为神品的建盏了。

既然日本人对茶碗特别的喜爱,尤其是对建盏,而用建盏喝茶,口齿接触,可能会有磕碰。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常磨损,给建盏镶一圈坚固的金属边是合理的,虽然这种做法有点本末倒置,但确实符合日本人的性格。

彰显身份地位

金,银等贵金属本来就很昂贵,加上精湛的釦边工艺,工本可想而知。日本流传有序的建盏,一般都是器型、釉色上佳的精品,曾经的持有者要么是将军、大名,或是名门望族,反正非富即贵。

而最初流传到日本的精品盏,有不少都是赴宋交流的僧侣带回来的,为了与僧侣和其他阶层区别开来,添上金、银边,是一种可以直接彰显皇、贵族身份的方式。

建盏本身含铁元素就很高,泛有金属的光泽,依次加入金银釦边后,不仅有边缘更平滑、保护口沿,而且也比较美观。


至于现代建盏直接用来饮茶并没有妨碍,因此基本没有为建盏釦边,一是没必要,二是自古以来也没那个传统。目前釦边的大多是老盏新釦,而原因也基本是盏沿已有磕碰,为遮瑕而釦边。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