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国,是谁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赖建东 2020-08-28

在当代中国,有一类犯罪非常猖狂,骗术低劣,却屡屡得手。这就是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类犯罪。

我接触过的好多个案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等。他们通过搞活动送小礼品、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等方式,把那些闲的发慌的老年人都吸引过来。再玩点小游戏,找些小鲜肉全程陪伴,让这些大妈大叔们日子过得非常开心。然后,跟他们讲讲公司的产品、项目,租辆大巴带他们去项目地转悠转悠,临时租个巨大豪华办公室。全套流程下来,大部分大妈大叔们,都乖乖中招。

还记得前面讲的那个一直为他丈夫代理申诉的老奶奶吗?(参见已发布内容)她丈夫就是典型的受骗老人,被告公司的业务员,以投资咨询的名义,通过打电话、发传单等等方式,邀请老人到公司参加理财投资讲座,部分老人也邀请他的老人朋友们一起去听。在讲座的过程中,被告公司的讲师们就逐一搞定了这些老人,把他们变成投资人。于是,他们几十年的积蓄就付之东流了。

为什么这么容易受骗?是因为老年人社会阅历不足吗?估计这个原因很难成立。

是谁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是无聊,是空虚,是为了不麻烦儿女的爱子之心。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把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及受骗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喂,阿敏啊……”

女儿:“妈,我在公司加班呢,挂了啊”

嘟嘟嘟嘟......

母亲只能落寞地在家中,拿着高度老花镜,眯着眼翻看儿女的照片,其余时间,只有发呆。

推销员:“干妈,上次跟你说的产品,考虑了那么久,看一下嘛,为了你的子女,再不买,就没机会了。”

母亲:“真的能帮到我儿女吗?”

推销人员:“我哪会骗我的干妈呢?赶快签吧,来。”

这位母亲就拿起了笔,在合同上签了字,将钱交了出去,买了所谓的产品。

这样以各种高额回报为诱饵的欺骗手法,并不高明,漏洞百出,却屡试不爽,将老年人一生的积蓄席卷殆尽。

子女们由于工作等原因,对父母亲的关怀太缺乏了;

老年人不排斥推销员,因为太无聊;

老年人容易被说服,因为推销员说,这样投资保本高息,养老更有保障,不会麻烦儿女。

我想,如果儿女甚至不再有时间发现他们年迈父母亲的孤单,这样的社会总有点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这是当代中国的儿女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