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邦智库8月25日战略预测:地方财政情况普遍下滑,正在进一步加大财政风险

 tangaolus 2020-08-28

目前,有媒体根据31省市公布的上半年财政收支“成绩单”发现,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轧差的情况,仅有上海市出现财政盈余,其余30个省市都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压力最大的河南、四川、云南等省,收支缺口都在2500亿元以上。如果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比例,作为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指标,31省市中上海财政自给率最高为104.28%,是唯一比率超过100%的地区。前五名为上海、浙江、广东、安徽和北京,自给率均75%以上。财政平衡性较差的省市包括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均在25%以下,其中西藏最低仅11.28%。地方财政情况的普遍下滑,正在进一步加大财政风险。

图:上半年各省区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缺口

当然,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下降已经是一个长期问题。财科院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近12年来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不足50%。从南北区域看,财政自给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且南北差距在扩大,北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财科院院长刘尚希曾对此表示,这说明当前很多地方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正在缓慢积累。今年的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有机构测算,今年上半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平均财政自给率为46%,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受到疫情冲击,地方政府收入同比跌幅明显扩大,财政支出则具有一定刚性,同时加上推出逆周期政策,支出同比跌幅明显小于收入的跌幅,带动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继续走低。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的冲击和进一步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地方整体财政预算收支的差距情况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8万亿元,同比下降7.9%;地方财政支出10万亿元,同比下降6.2%。在实体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下,上半年累计减税超过1.5万亿元,也减少了地方政府收入。从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速看,31个省市中只有青海、广西、河北、贵州和新疆实现收入正向增长,其余26个省市均呈现负增长,其中湖北、海南、黑龙江、天津和宁夏的下行幅度最大,分别同比下滑38.44%、26.2%、20.4%、17.1%和16.6%;22个省的增速为近十年最低值。上半年有10个省市实现财政自给率提升,相较于去年同期各省市自给率全面下降,今年地方资金自平衡能力有所好转。其中贵州财政自给率由去年的27.08%大幅上升12.16个百分点至39.24%,四川、湖南、广东和福建均有较大程度回升。当然,这是在收支同时降低的局面下形成的。

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归为三个部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在一般预算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财政的缺口正在由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来弥补。上半年,整体上,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仍小幅增长0.3%至近3万亿元。在22个公布上半年政府性基金的收支情况的省市中,有9个省市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可见部分地区的土地出让缓解了严峻的财政压力。支出方面,受益于专项债规模的扩容以及发行前置,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整体增速较快。

在财政自给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以中央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政缺口的情况正在不断增加。根据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看,今年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将明显增加,将部分对冲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以及总负债明显增加带来的影响。去年中央对地方共转移支付74415亿元,约相当于地方政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而根据财政部2020年的预算报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将较2019年增加12.8%至83915亿元,与今年地方政府预算本级收入之比将提升至86%。另外,预算体系外,中央会将通过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转移至地方政府。实际上,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力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有数据显示,从1994到201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了125倍,年均增长21.3%,高出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4.7个百分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5%提高到36.5%,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地区间财力差异。

当然,财政自给率继续和经济发达程度保持高度正相关,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以及广东、江苏和浙江的财政自给率继续领先,而西部多省和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财政自给率则明显较低,其中云南、宁夏、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和西藏的财政自给率甚至不足30%,高度依赖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等,财政独立性和自生性差,不确定性风险更大。目前,西部有些不发达地区的压力很大,甚至财政“三保”都出现问题,如果地方财政持续恶化,有可能发生质变,带来的连锁反应将影响区域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即使存在中央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地方财政自给的下降,也反映了整体财政状况在严重恶化。因为“赢利”财政的省份太少,而且他们的情况也在恶化当中,而“亏损”财政的省份的数量太多,中央以后也“养不起”了。

尽管从总体而言,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仍然可控,但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持续下降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到政府运转、各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地区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此外,财政能力也是对资本吸引力的一个因素,包括吸收的投资、获得贷款的数量等,拥有这种条件因素的省份,当然是有利的,但现在看情况也在恶化当中。一般意义上来看,地方财政自给程度越高,地区的财政越稳定,越容易吸引资金,也就越容易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财政政策也就越容易发挥作用。反之,则地方政府的作用受到限制,甚至出现经济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

目前的经济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保持财政的延续,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避免地方财政“断流”,还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一方面保持整体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需要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所以,中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政策,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下降,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过,这一问题在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和财政支出扩大的情况下,更加明显。如果这一问题在持续“量变”的情况下发生“质变”,不仅给地方,也会给整体经济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需要格外引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