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长期欺负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为何被清朝收拾得服服帖帖?

 人众众人 2020-08-29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游牧民族的态度,汉族帝王与满族帝王有很大的不同。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汉族帝王对周围的“夷狄”一般抱的是存而不论的蔑视心态,在对游牧民族的统治方式上,汉族统治者大多采取的是羁糜、军事打击等手段,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收一时之效,但却不能长久。

满族帝王相对于汉族帝王来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因为他们本身出身于“夷狄”,自身的边疆少数民族身份,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待和处理边疆民族问题。与汉族统治者相比,他们知道,要想完全驾驭游牧民族,只有深入了解每个民族的历史、现状、内部关系,才能做出更加合适的决策,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统治。

因此,在整个清朝中前期,对边疆游牧民族的治理都是不遗余力的,一方面采取政治联姻等手段,一方面又辅之以一定的军事打击,软硬兼施下,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稳固,历来对中原王朝造成强大威胁的游牧民族也在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打击之下,完全归顺了清朝。


比如在当时的准噶尔问题上,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清朝边疆上的一处叛乱而已。但是,乾隆皇帝却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他说道:“准噶尔地区的稳定却关系到整个陆地边疆地区的稳定,准噶尔地势险要,向南可以控制西藏,向北可以统一蒙古。这个国家的存在关系到西藏和蒙古的稳定。如果不消灭这个汗国,则西藏和蒙古永无宁日。”这一点,雍正皇帝早已指出:“准噶尔一日不除,西藏事一日不妥。”

这种对边疆游牧民族的深刻认识,得益于清代帝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专门研究。以乾隆为例,为了更好地处理边疆问题,他从年轻时候起,就专门下大功夫,深入学习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等。经过数年的学习以及所遗传的优秀基基因,乾隆逐渐掌握了蒙语、回语、藏语、维语等四门语言,并且都达到了可以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地步。

利用语言优势,年轻的乾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深入了解了西蒙古的历史,这为他后来出兵扫灭准部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使他能够对千变万化的局势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以上所说,固然可以更好地处理边疆问题,但远远还达不到对西部边疆地区的完全控制,真正将游牧民族收拾得服服帖帖,对边疆地区达到牢固控制的效果,则是乾隆时期所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

在最初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乾隆想的是对其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这个政策和汉族帝王处理游牧民族的方法差不多。但是,征服过程中,这些蒙古部落却是屡降屡叛,让乾隆吃尽了苦头。这使得乾隆看来,仅仅依靠分而治之似乎难以彻底消灭这支蒙古人的力量。他担心几十年之后,准噶尔部会再次成为大清的敌人。因此,如何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乾隆不得不再进行思考。最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乾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对准噶尔部的蒙古人,实行大屠杀,将不安定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乾隆的策划下,后续的平准战争中,清军对蒙古部落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大屠杀的结果是蒙古民族一个重要支系的消失,准噶尔四部,在三次平准战争中,除了杜尔伯特部因为很早投降清朝,免于被杀外,其他三部几乎全部被杀掉。据清军将领明瑞奏称,经过了他们的屠杀之后,自巴尔呼特岭到造哈岭,再到纳林廓勒、乌兰乌苏这些地方,已经不见一人。其中有一个部落的“几千顶帐篷,只剩下了三顶。”

这场大屠杀之后,准噶尔蒙古所剩无几,数千里间无一瓦剌帐篷,准噶尔作为一个大部落已经不复存在。

通过这种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政策,乾隆换来了西部地区前所未有的牢固控制。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几千年来中国努力控制西域的一个完美结果。自汉武帝打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一直很难在这里建立直接持久的统治,西域与没地的联系时断时续。但直到乾隆消灭了这块土地上最强悍的民族,中央政府才真正在这里建立了持久有效的统治。才完全解决了两千多年来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因此,综上所述,清朝能够将游牧民族收拾得服服帖帖,主要得益于他们对外部环境的关注以及在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特殊政策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