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雨霁视角 2020-09-03

准格尔一直是清朝西部边陲最大的威胁,他们长期生活在今新疆、青海一带,在明朝时期就多次侵扰中原王朝,明朝正统年间更是在也先的带领下,制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俘虏了明英宗。

在清朝入关之后,准噶尔部在传奇人物噶尔丹的带领下再一次在天山南北崛起,噶尔丹改革了草原的法典,稳定了草原经济,壮大了蒙古骑兵,建立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很快征服了大半个新疆,有想一统蒙古,成为新任霸主的趋势,恢复元朝时的气势。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但可惜,英雄遇英雄,噶尔丹遇上了千古一帝康熙,康熙曾两度率兵举全国之力与噶尔丹较量,终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将噶尔丹击败,噶尔丹也在沙漠中郁郁而终。

但康熙皇帝的这两次亲征并没有一举消灭准噶尔的力量,准格尔部在新任领导人的带领下再次崛起,雍正9年,清廷与准噶尔再次在和通泊展开激战,这次以清朝军队大败而结束。

雍正十年准噶尔部再次入侵,蒙古喀尔喀部拼命抵抗,终于败退准噶尔部。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两次交手,清朝与准噶尔部打了个平手,双方终于坐在了谈判桌上,签订了和平条约,划定了疆域界限,表示互不侵扰,相互贸易。

清朝也因此换来了和平,尽管如此,准格尔部一直窥探着内陆,一旦清朝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像凶猛的狼一样迅速出击,给清朝狠狠的致命一击。

自从乾隆十年准格尔的首领丹策病逝,他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取汗位而大打出手,汗国四分五裂,力量大减,直到乾隆20年(1755年)乾隆认为时机已到,不顾众臣们的反对执意对准格尔用兵。

乾隆此举一出,举国上下,都为之震动,自从金川之战后,大清国已不闻兵戈之声有20年之久。在大臣们看来,这场战争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自讨苦吃之战。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乾隆24年(1759年),三代皇帝70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天山南北以及巴尔克斯湖一带都尽归大清国版图,清王朝的一块心病终于被彻底根除了。

乾隆皇帝为何执意要对准格尔用兵呢?

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农耕王朝的克星,几千年来,中原王朝对边疆游牧民族,向来都是被动应付,委屈求全,用金钱和马匹来换取太平。

而在乾隆看来,他必要打这场仗。

准格尔表面上是大清的一块癣疾,而实际上他地势险要,向南可以控制西藏,向东可以统一蒙古。这个国家的存在关系到西藏和东蒙古的稳定,如果不消灭这个汗国,西藏和蒙古就永无宁日。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在乾隆看来,他身上承担着康熙与雍正两代的重托,而且乾隆是一个极度自负且自信的君主,从他继位之后的一系列消除皇室贵族、权臣、太监对皇权的威胁,就知道,乾隆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任威胁存在的人。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大清江山万年基业的角度出发,希望为后代消除所有隐患。同时也希望在自己的“武功”上有所建树。

历来汉族皇帝都对游牧民族有天生的恐惧,两千多年的欺凌让汉族王朝有了“恐夷”心态,而清王朝本身就是夷狄出身,所以他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

乾隆深知游牧民族的厉害与野心,若纵容准格尔做大做强,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大清朝的威胁。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尽管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但大家都知道所谓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一旦准格尔强大起来,撕毁条约是早晚的事。

而此时,准格尔因汗位之争,内讧多年,正是最虚弱的时机,也是最佳地出兵时机。

大臣们为什么要反对

大臣们已经多年不闻兵器声,在和平稳定中度过了20年,早已习惯了安稳的日子,必然不愿意再动刀兵。

而且战争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一旦开战,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民众将要负担大量的军粮供应,也增加了百姓的负责。而且20年来的对外贸易,也让不少大臣从中获利。

正是由于这20年的和平,才有了乾隆王朝的繁荣,大臣们自然不愿意打破现有的这局面。其次,双方已经签订了和平条约,若清朝贸然毁约,大举入侵,于理不合,而且师出无名。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大规模用兵,则意味着需要大量往西北运送军粮、物资,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而且一旦战争失败,将会给大清朝带来灾难,或许其他草原部落也会乘机入侵中原。

尽管大臣们一片反对之声,但乾隆皇帝坚持认为,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事实证明,乾隆当时的选择是非常精明的,此时是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准格尔部最衰弱的时期,以强对弱,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准格尔内讧,乾隆乘机发兵,群臣反对,乾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尽管乾隆的这种做法有点痛打落水狗的意思,但在国家安危问题上,这反而是最佳的办法!

若当时乾隆有所犹豫,即使准格尔没能再次崛起,以后续清朝的发展走势,国力势微,想再次战胜准格尔部恐难上加难。

对于民主、国家来讲,这样的机会更是稍纵即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