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与经略,平定准葛尔部,维护统一

 思明居士 2023-01-27 发布于河北

清朝统治者在歼灭了南明的几个小朝廷、平定了南方的各种抗清势力之后,便开始大力向西北边疆地区发展。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终于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王朝。

新疆地区在我国的汉、唐、元朝时期,都直接隶属于中央王朝,并与内陆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明朝时期,新疆地区被蒙古的瓦剌部所控制

文章图片1

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的经略,主要表现在与属于瓦剌部后裔之一的蒙古准噶尔部的长期战争方面。

明清之际,在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共分为3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在清朝入关之前,大漠以南的察哈尔、科尔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24部蒙古人已先后归附了清朝,称之为内蒙古。

文章图片2

漠北喀尔喀蒙古又分为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3部,它们都与清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向清朝称臣“朝贡”,被称为外蒙古。在阿尔泰山以西的漠西厄鲁特蒙古(即明朝的瓦剌部),分为4个互不统属的卫拉特(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是杜尔伯特部;在塔城附近雅尔一带的是土尔扈特部;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是和硕特部;在伊犁河流域的是准噶尔部。

在这4个卫拉特中,以准噶尔部为最强。它们与清朝也保持着“朝贡”关系。

文章图片3

康熙时期,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夺得汗位,开始向其周边地区扩张势力。不久,噶尔丹合并了厄鲁特蒙古4部,接着就开 始向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进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打败土谢图汗,占领扎萨克图部,侵人车臣部。

文章图片4

喀尔喀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大喇嘛以各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皆与满洲相同,决定率各部归附清朝。喀尔喀蒙古3部几十万人迁往漠南,请求清政府保护。康熙帝给予牲畜、茶叶、布匹等物资救济,并把他们暂时安置在科尔沁大草原。清政府命令噶尔丹退还喀尔喀3部的故地。噶尔丹置若罔闻,反而进一步向内蒙古发起进攻。

文章图片5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准噶尔部的前军进至距古北口900里的乌珠穆沁,令清朝统治者大为震动。这时,清朝在汉族地区的统治已经十分稳固,使康熙帝得以3次出兵漠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四年(1695年)、三十六年(1697年),清军先后在乌兰布通、昭莫多等地与噶尔丹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噶尔丹皆大败。

文章图片6

最初,噶尔丹试图勾结沙俄,借俄罗斯的火枪兵来阻挡清军,但这一计划没有成功。噶尔丹在蒙古各部中日益陷于孤立,走投无路,服毒自杀,准噶尔部投降。平定了噶尔丹之后,喀尔喀3部重返漠北。清政府又在外蒙古增设了赛音诺颜部。将这4部分编为74个旗。为了对外蒙古实施有效的统治,清政府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地派驻了将军和参赞大臣。

文章图片7

康熙帝镇压了噶尔丹,准噶尔部虽暂时投降,但其首领始终不接受清廷统治。到了雍正和乾隆统治时期,准噶尔部与清廷之间仍然时有战争。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阿睦尔撒纳这些准噶尔部的首领,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煽动反清,迫使清政府屡屡派出大军征讨。

双方的战争互有胜负,清军由于得到蒙古其他各部的支持,所以基本上掌控着主动权。到乾隆帝时,准噶尔在西藏、青海、喀尔喀蒙古等地的势力,已相继被清政府肃清。

文章图片8

这时,漠西厄鲁特蒙古各部也开始分崩离析,除准噶尔之外,其他的部落纷纷向清朝靠拢,而准噶尔内部也发生了内乱。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在西北蒙古各部的支持下,攻占了伊犁。策妄阿拉布坦的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又叛,要求清政府允许他一人独领厄鲁特蒙古4部,清政府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战火又起。

文章图片9

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噶尔部才被清军全部平定。清朝统治者痛恨准噶尔部长期叛乱,平定之后对准噶尔部进行了屠杀,由统治者挑起的战争,却使无辜的准噶尔部人民受到戕害。

漠西蒙古大多居住在新疆的天山北路地区,居住在山南路的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习惯上人们称之为“回部”。

文章图片10

在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之前,回部受准噶尔部的残酷统治。乾隆时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的首领大、小和卓木(和卓木是对伊斯兰教首领的称呼,大和卓木名叫布那敦,小和卓木名叫霍集占)也乘机返回“回疆”。他们为了恢复过去的统治,号召回部民众举兵反清,一时间各部从者达数十万人。

文章图片1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征讨回疆,但在库车、叶尔羌、黑水营等地接连被大、小和卓木的军队击败。后来由于大、小和卓木滥用其民,逐渐失去回民的支持,又加上乾隆帝派大量援军进入回疆,大、小和卓木终致败走国外,随行仅三四百人。

在基本上控制了天山南北地区之后,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当地的统治,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新疆设置了伊犁将军。伊犁将军驻扎在伊犁,统率新疆各地的军队并节制地方官员。

文章图片12

其下设乌鲁木齐都统一名,伊犁、塔城、喀什噶尔各设参赞大臣一名,哈密、吐鲁番、镇西、叶尔羌、和阗等12城各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一名。清政府还从各地调集了2万余人的军队作为新疆驻军,驻扎在天山南北两路。这些军队按八旗编制,由伊犁将军直接统辖。

为了解决新疆驻军的粮食问题,清政府还在新疆地区实施了“屯田”制度。伊犁将军的设置,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控制这一地区,以便及时镇压可能出现的少数民族起义;另一方面,它在保卫边疆,有效抗击外国侵略者方面,确实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文章图片13

西藏地区与内陆的关系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十分密切,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千古。从元朝开始,西藏就正式归人统一的中国版图。到了清朝时期,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西藏与内陆的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在中央的直接管理下,确立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对稳定西藏的社会秩序、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图片14

早在清朝人关之前,西藏就与清朝建立了联系。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年),西藏派人到盛京会见皇太极。随后,皇太极宣布了尊奉佛教的政策。

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到北京参谒顺治帝,受到清政府的隆重款待,为其专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黄寺,作为达赖在京期间的住所。第二年,清政府对达赖颁赐金册、金印,并敕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正式获得“达赖喇嘛”的封号。

文章图片15

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政府又正式敕封了驻日喀则的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这就是“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由来。

康熙年间,五世达赖去世,西藏行政长官(第巴)桑结秘不发丧,并盗用达赖名义胡作非为,他一面支持噶尔丹与清政府为敌;一面又要求清政府封他为国王。桑结私立仓央嘉错为六世达赖,不久青海各部又在西宁拥立了一个六世达赖。

文章图片16

青海的和硕特部拉藏汗领兵人藏杀死桑结,清政府遂委任拉藏汗管理西藏。桑结的部属和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势力勾结,杀死拉藏汗,与清廷对抗。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派军队入藏驱逐了准噶尔势力,敕封噶桑嘉错为七世达护送入藏“坐床”,封拉藏汗的下属康济鼐为贝勒、颇罗鼐台吉,协助达赖、班禅管理前、后藏。

文章图片17

雍正五年(1727年),康济鼐被西藏叛乱分子所杀,但乱不久即被颇罗鼐平定,清政府遂封颇罗鼐为郡王,统理西藏事务,又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办事衙门,派遣两名大臣长驻西藏,协助地方政府管理藏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

文章图片18

乾隆年间,西藏地区又发生数次叛乱。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六世班禅之弟舍玛尔巴因与其兄为分割财产问题,而引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后藏,攻打日喀则,大肆抢掠班禅住地扎什伦布寺。清政府立即派兵入藏,击败廓尔喀军队。在击退侵略军后,清政府在西藏实施了重大改革。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批准了10项抚恤规定。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是:

文章图片19

1.政治上由驻藏大臣督办西藏事务,其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噶布伦(乾隆十六年开始设置的西藏地方政府主管官员,由一僧三俗组成,协助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工作)以下的僧俗官员都是驻藏大臣的属员,其人选和升黜赏罚由驻藏大臣决定,大小事务必须报告驻藏大臣后才能办理。达赖和班禅的亲属不得干预政治事务。

2.确立达赖、班禅和各地呼图克图(活佛)等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的执行由驻藏大臣监督,并需经清朝皇帝批准。

文章图片20

3.达赖喇嘛管辖的大小庙宇之名目数字、管家、贵族、寺院所属范围的村落户籍等,一律造成花名清册,一两份,分别存放于驻藏大臣衙门和达赖喇嘛处,以备稽查。

4.西藏的一切外交事宜归驻藏大臣处理。邻国给达赖、班禅的信函要经驻藏大臣查验,并代为酌定回函。噶布伦等地方官员不能私自与外国联系。藏内喇嘛外出、外地人人藏,需由驻藏大臣发给执照,并限定往返日期。

文章图片21

5.整饬藏兵组织,规定西藏常备兵3000人。各关卡要道及国境线上驻兵巡逻。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巡视边界,处理沿边事务。

6.西藏地区的财政归驻藏大臣掌管。一切赋税和地方收支由驻藏大臣总核。所有差役、租税及储备粮饷的数目,由驻藏大臣核定增减,统一安排。至于抚恤规定,主要是减免一些农牧民在应纳钱粮外的什税差役,取消农奴主的免役特权,限制农奴主兼并土地、强占水源,安抚流亡人员等等。

文章图片22

以上这些措施对稳定西藏局势,密切西藏与内陆的联系,扼止外国侵略者侵扰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云南、贵州、广西、湖南西部等地区,历来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自元、明以来,在这里实行了土司制度,即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统治者,授予爵禄名号,加封其为世袭官员,对当地进行统治。

文章图片23

土司制度具体可分为“土司”和“土官”两种:“土名义上接受中央政府封赐的官爵名号,但事实上却是割据的地方政权,其职位是世袭的;“土官”就像汉族地区一样当地设立府、州、县,委任少数民族头人担任土知府、土州、土知县等土官,他们虽名为“土官”,实际上则行使土的职能。

土司制度是十分落后的统治制度,它是在西南少数族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而中央政府在军事征或政治臣服这些地区之后,又无法马上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

文章图片24

尽管土司制度在其初创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随着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明中叶之后大量汉族人民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后,土司制度的残酷性和落后性就暴露无遗了。政府一般向土司收取的钱粮不过三四百两,他们却要向土民榨取上百倍的财物,一年四“小派”(派土民出钱粮),三年一“大派”,横征暴敛没有止境。

文章图片25

诸如“火坑钱”“烟火钱”“锄头钱”等摊派杂税名目繁多。此外,土司家的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上到金银货币,下到鸡鸭、猪酒、砖瓦,无所不包。因此,当地百姓咒骂土司是“生补”“穷补”“嫁补”“娶补”“死补”。

不少历史资料记载,土司的儿子如果要娶媳妇,所有土民3年之内就不能结婚。土民有“罪”被杀,其亲族还要拿出几十两银子的所谓“玷刀银”。

文章图片26

土司恣意地胡作非为并且独霸一方,这不仅阻碍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只能进行间接的统治,致使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很不稳定。所以,从明中叶以后,已经开始逐步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

世袭的“土司”制度,改由政府任命的非世袭、可变更的“流官”制度,即把少数民族人民置于中央政府官员直接统治下的制度。不过,明代的“改土归流”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也难以普及,一直到清朝的雍正年间才真正全面地展开。

文章图片27

1726年,雍正帝任命鄂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办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事务。鄂尔泰在广阔的“苗疆”,云南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司,以及云南西南部与缅甸交界的各边地,大规模地推行了“改土归流”。鄂尔泰等对各少数民族的土司,采取了招抚和镇压两种不同的措施,先后招降贵州苗、瑶各族两千余寨,又缴广西土司的敕印和兵器两万余件,并在云南设置了普洱府。

文章图片28

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一部分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增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土民痛恨土司制度,迫切要求改革,“呼请改流”,土司在内有百姓要求、外有清军威迫的形势下,不得不放弃世袭爵位,接受“改流”。但也有不少地区的土司不愿“改流”,负隅顽抗,清军遂采取强制手段迫其就范,所以“改土归流”中也

出现了一些纷争。“改土归流”1726年开始,至1731年大体告一段落。

文章图片29

这次“改流”,湖南一省全部完成,其余各省还有数量不等的土司被保留下来。清政府在“改流”地区设置了府、州、县、镇、协、营、汛等各级政府机构,以中央委派的流官代替土司、土官的统治,还派驻了军队。“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在原土司统治地区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如丈量土

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等等,还着手对一些落后的制度进行了改革。

文章图片30

乾隆时期,四川西北部藏族聚居区的大、小金川土司攻打邻近各部落,并杀伤清朝的官兵。乾隆帝派兵镇压,前后花了29年,耗费达7000万两白银,才最终降服了大、小金川的土司。随后在该地逐步实行“改土归流”,设美诺厅、阿尔古厅,直接归四川省统辖。

清政府实施的“改土归流”,其主观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但在客观上,它对改善西南边疆地、区落后闭塞的面貌,加强这些地区与内陆的沟通联系,把汉族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到当地,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图片31

到乾隆时期,中国的疆域东南自台湾,西北至巴尔喀什湖,西南自云南边境,东北达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北至恰克图,东至库页岛,西至葱岭。所有的这些地方,都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这是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统一的封建国家。全国共分为25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还有蒙古的盟旗。

文章图片32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多个民族,除了汉族之外,人口较多的民族还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朝鲜、侗、瑶、白、布依等族。这五十多个民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

清朝疆域的巩固,对于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联系,以及抵抗外国的侵略,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