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交感、哲学理性与宗教信仰

 时宝官 2020-08-29

在历史的天空,有许多璀璨的星辰,它们闪烁的光芒,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照亮了路途,使得人类整体能够在向上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天人交感、哲学理性与宗教信仰

这些星辰,在东方的古老国度,经过审慎的思考与总结,我称之为天人交感,其起源代表人物为李耳和庄周;哲学理性的觉醒则在西方文化中熠熠生辉,其起源核心的代表人物,个人认为是赫拉克利特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未知之物的恐惧与崇拜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诞生,后续逐渐发展为三大世界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那么,先从老庄思想说起。对“道”的描述,毫无疑问是老子《道德经》的最大成就,“道可道,非常道”则又是对“道”的总结。

那么,究竟何为道?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是蒙昧的,脑海中没有这一概念;少数人尝试去理解,也仅仅停留在《道德经》的书面概念,一知半解:道是万物及其内在联系,道是生生不息的流动,道是永恒。

然而真正的“道”,还是“不可说”。道是一也是多,是人也是天,是万物也是自然。它包含了世间万物及其内在联系,是全知全能全然一体的,是没有位于其外的终极,是玄之又玄。当不可说被说出时,道的层次便被降至可言之物,却也因此让人能够神往,能够神往便可以探究,可以探究便允许靠近,于是就有了李耳的《老子》和庄周的《庄子》。如何能将不可说说出,又何以达到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唯一的答案便是,天人交感。

于是,所谓天人交感就可以这样去理解:人心所出,源自于天,天人合一,则能论道。道是天对本原借以人之思考的表达。

当赫拉克利特谈及火之本原的时候,他想到了一种可见而无质的流动,一种万物俱源于此、亦由此而转化的神奇。他将其内在称为“逻各斯”。

奇妙的是,在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逻各斯”描述的是“说出的道理”,而“逻各斯”所希望表达的,是“理性”、“原则”、“规律”、“世界秩序”,以及“道”。为何说它奇妙?在关于本原的认知这一点上来看,作为同一个历史时代的有智慧的人,李耳和赫拉克利特在历史上几近相同的时期里对本原作出了几近相同的表述,一者曰之“道”,一者曰之“逻各斯”。似乎只有一些微小的差别,李耳的“道”是先不可说而后说之,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说之以为道理。就此差别上来讲,在后人可见的表述中,李耳对本原的认知似乎在层面上来讲较赫拉克利特对“逻各斯”表述里面,未有其不可说的本性。

到庄周的时候,已经不再就“道”进行形而上的表述,转而寻求理念上的天人合一,也即逍遥游,以梦化蝶、以身化鹏。而在形而下的齐物论中追求以无为而治世。及至庄周之后,百家争鸣乃至儒术独尊,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思想似乎在将老庄对于世界认知的层次逐渐降低,慢慢转化为统治者赖以维持统治的实用主义原则,以至于今。然而在千年文化的发展中,在诗词歌赋的各个方面,我们仍能看到对于超然物外这一精神的向往,“道”的观念已经深入民族文化的核心。

而西方文化的发展则不同于东方,亚里士多德在过往希腊哲学智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哲思总结的尝试。其中形而上学延续了自赫拉克利特以来对世界本原的思考,由此衍生了“是者”和“第一哲学”的概念,其中“是者”是“第一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者”的概念与“逻各斯”及说出的“道”基本相同,可以用来概括“本原”、“存在”、“一与多”、“真理”、“善”等一切可以表述的意义。而实践科学则描述了形而下的实践智慧,不同于庄周的无为而治,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和政治上的实践智慧更趋同于在庄周之外的百家争鸣对于人类社会形态的思考和实践。与东方文化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亚里士多德及其后西方主流文化的哲学理性并未抛弃对形而上学的深刻讨论。

当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的时候,犹太教及其教义《旧约》开始逐渐成型,天启宗教就此诞生。彼时,位于古印度的释迦摩尼也在自觉佛陀后,开始说法教化众生以佛的本义,佛教也几乎在同一历史时代诞生。

犹太教之后的基督教,以及更晚诞生的伊斯兰教,都是承接着天启宗教的核心要义发展延续,由于更具普适性,故得以后来居上,成就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二。佛教的传承在南北朝之时的中国开始壮大,及至散播到世界各地,成就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

天启宗教,顾名思义,源于主(即上帝耶和华,又或者真主安拉)的启示。主以终极的善和美、全知全能、完满无缺的本原为人作引导,故而人必当信主。佛教的根本教义则在自觉,最高的觉悟成就最善的佛陀,清净圆满,无我无明,人必以此为追求而达到彼岸。

是以,就天启宗教和佛教的对比而言,上帝和佛陀就本原而言并无二致。全知全能至善至美的上帝难道不是清净圆满无我无明的佛陀?难道这二者与天人感应和哲学理性中的“道”或者“是者”有何不同?既然本原同一,那么造成它们之间宗教差异的原因便在于人对其的理解不同。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是人对主全心全意的崇拜,这是将人从本原中分离并且置人于本原之下的理解,人应遵从上帝的指引,并且永不可达到上帝,最多上到上帝为人而造的天国。而佛教的信仰则有所不同,人皆具有本原的本性,达到最高的自觉即可成就最终的涅槃,成为最善的佛陀。

不管是天启还是自觉,信仰都是达到其最高成果的必然途径。于是,可以这样理解:在天启宗教而言信仰是对主的意志的必然尊崇,在佛教而言是对佛陀成就的必然追求。

综上所述,天人交感、哲学理性和宗教信仰,就三者的本质而言,都是对世界本原的理解、描述和行动。天人交感是本原借人的思考以进行自我描述,是由一而多复求于一,哲学理性是从人对事物的理性认知而逐渐达到对本原的思考,是由多而一复散于多。宗教信仰则是人对本原不同理解而造成的不同的成体系的态度,是世俗者得以凭依的精神根底。

这就是历史天空中最亮的那几片图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