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博士妙谈糖尿病

 长啸_cx 2020-08-29

赵博士妙谈糖尿病

家庭健康杂志记者    王海勇  侯志强

       2002年春节前夕,赵家军忙得分身乏术,但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请求。我们按照他的要求将采访时间安排在他两次会议的间隙,地点选在会场附近的咖啡店里进行。

      华灯初上时分,赵家军如约而至。就坐前他很绅士地为我同行的女士拉椅子,这儒雅做派让我不由得想到他赴美留学的经历。    

    他出国研修期间完成了“PCK1基因在糖尿病患者基因序列变化的分析”,此后他的几项科技成果奖也都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基因研究是21世纪医学、甚至整个生物学界炙手可热的科研前沿。自然,基因就成了我们访谈的第一个话题。

 对基因治疗充满信心 

    “基因治疗糖尿病的进展在未来5~10年内肯定会有一个大的突破。目前的基因研究已经发展到了后基因组时代。我们现在使用的胰岛素就是基因技术生产的。通俗地说,这就像脱土胚烧砖一样,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有关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让细菌帮人‘脱’胰岛素的‘土胚’——复制、生产胰岛素,人把产物提纯或再加工后就是药物。那么,我们试想一下,能不能把这种基因表达转入患者身体内,让患者自己的身体细胞代替有故障的胰岛细胞呢?除此以外,医学科研还可以尝试干细胞移植。干细胞是种分化能力很强的细胞,能分化成不同的细胞。那么也可以将干细胞诱导、移植代替有病的胰岛细胞。这些都是分子生物学为我们勾画的美好前景。”赵博士谈起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医学科研还可以尝试干细胞移植

将干细胞诱导、移植代替有病的胰岛细胞

      “糖尿病是种基因病,最根本的发病因素是遗传因素。导致糖尿病的基因有200多种,其中有的是致病基因,有的是易感基因。如果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发展到那么一天,人类可以消除糖尿病的致病基因,或者修饰易感基因,这不仅对治疗糖尿病,对整个医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说起现在广告中所谓的“基因治疗”,赵家军博士反复强调:“基因研究只是处于科研阶段,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广告中说到的所谓‘基因’、‘植物胰岛素’等等,完全是骗人的把戏,千万不要上当。”在他治疗的来自省内外的患者中,就有不少是上当受骗、听信了广告前去求医,结果导致病情恶化。以前不用胰岛素的,必须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了;以前不用降糖药的患者也必须使用降糖药了。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治疗变得很棘手。

辨证看待“中医药治糖尿病”

    在糖尿病防治中,赵家军教授的研究领域很宽广,不仅在医学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有诸多课题,还对古老的中医治疗很有造诣,这在医学研究者中并不多见。对此,赵家军教授说起他的科研思路:“要想真正控制或治疗一种疾病,首先要深入地认识它。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侧重于功能,器官水平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更具宏观性。有的人对中医有偏见,好像觉得中医不先进,其实中医有它的优势,就是整体观。从宏观上认识疾病,这对指导科研是相当重要的。

      “ 对内分泌(包括糖尿病)专业发展来说,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有重要的发展前途,应该辨证地看待中西医结合。血糖高难以控制时,一针胰岛素注射进去,患者立即改善症状,效果立竿见影。中医药治疗也有优势:在糖尿病的慢性期配合西药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在糖尿病的早期可以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做好生活调节,辅之以中医药,可以减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不需要依赖药物就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说,最好的治疗不是中医药或是西医药,最好的治疗是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赵家军教授特别强调:“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有误区。最典型的是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中药并不是完全没有不良反应,有的中药本身就是毒物,比如蜈蚣、蝎子、含汞金属的中药,‘是药三分毒’嘛。因为错误地使用中药能导致急性肝损害甚至肝坏死,这在临床中并不罕见。”说李逵难免要提李鬼。现在的虚假医疗广告中,很多是打着中医药的旗号宣传。对此,赵家军教授说:“特别要警惕虚假广告和假医假药,治病一定要去可靠的医院。”

管好自己的嘴最重要

    糖尿病的发病率是3%~5%,但老年人、脑力劳动者、企业家等特殊群体中发病率更高,达30%~50%。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中什么最重要呢?赵家军不假思索地说:“饮食,这是最重要的。饮食中,又数酒精、脂肪、蛋白质对糖尿病影响最大,调节饮食是最根本的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素的不足有关,其中有的是相对不足、有的是绝对不足。人只要进食,血糖就会升高,身体就需要胰岛素;进食多,血糖升高快,高血糖的时间长,身体需要的胰岛素就必然多。所以,食物对糖尿病的影响最明显。可以这样说,糖尿患者如果不控制饮食,即使使用胰岛素也难控制病情。

   “不控制饮食,仅仅依赖药物,结果是下一顿饭饭前低血糖更严重,这会导致患者更严重的饥饿感,患者势必再加饮食,造成不断加药——加食——再加药——再加食的恶性循环。就像一个笑话中讲的,笨媳妇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结果把面和得面盆也装不下了。”他风趣的比喻让我们不由得都笑了。

      他继续说道:“控制饮食可不是食物吃得越少越好,过于节食会造成营养不良;也不是说只吃粗粮或只吃糖尿病专用食品就够了。合理的办法是五谷杂粮都吃,不要有什么忌口,但食物总量要控制。最重要的不是不吃,而是学会吃。应该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计算热卡数,学会食物交换份数。比如,吃了水果就适当地减少主食的量。要知道,吃的食物量越多,糖尿患者越容易饥饿,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普遍不好,与健康人相比他们的胰岛素释放是延缓的,就像跳舞总是慢半拍,总是赶不上点。那么,当食物已经消化吸收得差不多了,血液中血糖已经下降不需要多少胰岛素时,患者的胰岛素却正浓着呢,结果患者会感到更饿、下一顿饭吃得更多。肥胖者胰岛素抵抗(使用胰岛素效果不好)也是这个原因,越胖的人越容易饿。

      “给你们的读者介绍两个小窍门,即使没有糖尿病的人也可以借鉴。一是饭前吃水果,二是饭前喝汤。餐前吃水果、喝汤能减少饥饿感,减少吃饭时食物的摄入。饭前喝汤有助健康,饭后喝汤只会发胖。”

疗效好坏关键在患者

    “80%~90%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是患者自己的原因。”赵家军见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解释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糖尿病的疗效首先取决于患者的重视程度。有的患者对糖尿病不重视,以为这种病不会要了命,不愿意花钱治疗。实际上这是在透支明天的健康。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与健康的的确不是高血糖,而是并发症;但不认真控制血糖,迟早会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会使患者治疗起来花钱更多,生活质量还会严重下降。

    “二是患者对治疗期望值太高、急于求成,希望一次性治疗,病就能好,这给游医假药有了可乘之机。有的患者看到广告中有‘保证一次治好’的许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求治了。结果可想而知,患者花了钱损害了身体。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就是两大方面,一是不能控制的遗传因素,一是可以控制的环境因素,比如高度紧张、运动过度等。就目前的医疗技术,遗传因素是不可能除根的。所以,千万不要走入广告误区。

    “第三种情况是糖尿患者不学习、不了解防治糖尿病的知识,虽然也买药吃,但不讲究科学,他们的心理是只要吃了药心里就感到踏实。把吃药当成是一种心理安慰,这种吃药的效果和不吃药差不多。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不但选择的药物种类、剂量、时间等方面,不同病情的患者要区别对待,在用药后还要及时观察和复查。如此,才能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治疗并发症,才能有好的疗效。

     “ 所以,无论预防还是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问题,对于医生来说是做好患者的教育,对患者及家属来说是积极学习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技能,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的医生是患者自己。”

      约定的时间到了,赵家军博士与我们握手话别,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他留下的这些妙论却让我们细细回味很久。

(完)

      赵家军,现任致公党中央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山东省委主任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