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界空前繁荣,出现百家争鸣之壮观场景,前后持续两百多年之久,各学派人才辈出,不仅有众人皆知的儒、道、兵、法、墨等主流学派,也有名、杂、阴阳以及纵横等非主流学派。 孔子共收了三千弟子,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仅贤人就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语录,收集编纂出一本书,即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尽管如此,儒家思想依旧没能被统治者认可,直到两三百年后的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让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孔子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各种尊贵封号也越来越多。作为古代最著名教育家,孔子总结出许多至理名言,蕴含为人处世之道理,有些至今仍有极大的影响和意义,令人振聋发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阐述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一个以大局为重,讲究道义,一个自私自利,教会我们识别身边的朋友。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也是孔子的名言,这句话不难理解,君子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乐于成全别人,而不是故意设陷阱。小人则相反,处处给他人挖坑,想方设法让别人难堪,推卸责任泼脏水,不仁不义的行为昭然若揭。“ 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每当情侣或夫妻吵架,男人经常唉声叹气,情不自禁地引用这句话,以表达心中不满。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后面,还有9个字的,那就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是:芸芸众人,有两种人最难相处,即后宫争宠的妃子和阴险狡诈的小人,对他们太好,会让他们飘飘然,以致于得意忘形,忽略了应有的礼仪。反之,如果刻意疏远,他们会心生怨恨,把你当仇人看待。 此处的“女子”,而是特指国君身边的爱妾,并非泛指所有女人。当时孔子来到卫国,准备向卫国君主宣扬儒家治国理念,却被卫国君主、后宫妃子和奸佞小人愚弄,内心失望,离开卫国之后,他才发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感慨。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虽然古代男尊女卑,但孔子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他所说的小人和女子,都是德行不好之人,比如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以及误国的妲己、褒姒。 通情达理者,绝不会有“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心态,正所谓:“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