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明上方谷指挥火攻司马懿,天降大雨后,为何阻止部下用箭射杀?

 昵称535749 2020-08-29

2020-08-28 11:21 

华人号:历史

东汉末年,贼子董卓祸乱朝纲,无数义士不堪屈辱纷纷揭竿而起,南阳太守袁术为主将,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共计18路诸侯将董卓一举拿下。

我们都知道,在打仗的时候,光靠武将是不足以百战百胜的,谋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各路势力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也都笼络了很多属于自己的谋士。后来到了三国时期,有些谋士的名气闻名天下,比如曹魏手下的荀彧、郭嘉、司马懿;东吴孙权手下的四大都督;巴蜀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庞统、法正等等。

要提到的两个人便分别是曹操手中的逐虎——司马懿,还有刘备手中的卧龙——诸葛亮。

孔明上方谷指挥火攻司马懿,天降大雨后,为何阻止部下用箭射杀?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一直被奉为神明,他的智慧可谓举世无双,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他加入到刘备集团之后,为刘备出谋划策,才有了当时的三国鼎立之盛况。但是,就这样一颗夜空中最为耀眼的星星,最后却是抱憾而死。记上方谷一役,诸葛亮本来完全可以凭借地形将当时阻挡自己复兴汉室的最大障碍——司马懿乱箭射死,但他却没有走出这一步,最后便落得个高开低走,抱憾而死的结局。

隐匿隆中山,悠哉草茅庐

诸葛亮自幼就痛失双亲,在叔父的培养下长大。因叔父和当时的荆州太守刘表是故交,所以年少的诸葛亮就跟随叔父去了荆州。当时诸葛亮相貌十分出众,走到哪里都是气宇轩昂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必非池中之物,来到荆州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但是,诸葛亮到了隆中却是耕种田园,院里读书,丝毫没有步入官场的打算。

不过,当时的诸葛亮确实有雄心壮志,他想像乐毅、管仲一样,成为天下名士,为自己的国家尽忠,但当时的荆州太守是刘表,此人并没有一统天下,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所以也不是他要找的人。就像当年姜太公直钩垂钓,等的就是心中的明君。

玄德三顾草茅庐,孔明得以遇明君

诸葛亮的才华那不是待在屋子里就可以掩盖掉的,相反,他肚子里的墨水早已远近闻名。当时闻名遐迩的水镜先生就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将诸葛亮介绍给了求贤若渴的刘备。

当时的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身边也跟随了很多有名的武将,比如自己的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但是,身边一直缺乏谋士的刘备知道自己如果不靠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话,不管自己有多大的抱负也注定实现不了。因此,在水镜先生的引导下,刘备马不停蹄地赶到隆中,想要一睹诸葛亮的真面目。

孔明上方谷指挥火攻司马懿,天降大雨后,为何阻止部下用箭射杀?

当时刘备到达诸葛亮所居住的山脚下,便听到了一阵阵浑厚的歌声,打听过后才知道,这便是诸葛亮的啸歌之音。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山脚下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可见诸葛亮的实力是多么的不俗。刘备也更加想要诸葛亮加入到自己的麾下,一起匡扶汉室讨伐乱臣贼子

但是,想请到诸葛亮这种世外高人,没有一点诚意是不行的,刘备足足拜访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真人。后来,诸葛亮请刘备到自己的茅庐中,两人展开了长时间的谈话。刘备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诸葛亮也被刘备想要匡扶汉室的热血之心所感化,两人相视一笑,就这样,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出山了,并跟随刘备开始了戎马生涯。

妙计大胜赤壁战,三国鼎立始成形

诸葛亮出山后,他的第一计,就帮刘备拿下了荆州,从此开始了稳固营地慢慢扩招以待时机成熟开始复兴之路的大计划。

后来在刘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诸葛亮开始帮刘备拉拢势力,其中的舌战群儒,与孙权结盟就是诸葛亮完成的壮举之一。

诸葛亮帮刘备联盟了孙权之后,便请双方攻击曹操,后在赤壁之战,诸葛亮凭自己举世无双的智慧,大败曹操十万大军。自此曹操元气大伤,后来三国终成鼎立之势,再也不是曹操一家独大了。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相比我们都已知晓,他的性格也是十分值得称赞的“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这八个字就是诸葛亮的性格写照。诸葛亮为人十分谨慎,从来都是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去做一件事情。

孔明上方谷指挥火攻司马懿,天降大雨后,为何阻止部下用箭射杀?

诸葛亮想来都是十分沉稳的,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却一直都想实现,那就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与旧都。”对于诸葛亮来说,这并不是办不到,况且当时有实力的老牌将军也大多是年事已高,新生将军也大多经验不足。但是,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先后六出祁山但都是以失败告终,临死前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宏愿。

雨前火烧上方谷,雨后放走司马懿

在一次北伐之中,诸葛亮与司马懿借渭水相隔两旁。当时的司马懿已经大权在握,军事力量是远超诸葛亮,而诸葛亮却是有条不紊,安营扎寨,坐等粮草到齐。

孔明上方谷指挥火攻司马懿,天降大雨后,为何阻止部下用箭射杀?

但双方的粮草都到齐后,司马懿却不着急开战,无论诸葛亮怎么派人在其营前叫骂,司马懿愣是不肯出兵,这倒让诸葛亮有些心急。与其想着怎么和司马懿面对面开战,倒不如想想怎么用计策将对方降服。后来诸葛亮乘车来到上方谷处,看着上方谷的地形,不由得心生一计,想借此地一举将司马懿大军绞杀。

上方谷的地形像个葫芦,入口十分窄小,但内部却异常空旷,足可容纳几千兵马。勘探完上方谷地形后,诸葛亮便组织军队搬来硫磺等可燃物,并将大军埋伏在上方谷两侧,等待司马懿大军的到来。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诸葛亮派魏征前去诱敌,并嘱咐魏征要诈败逃走,千万不能胜了更不可恋战。魏征知道诸葛亮的智谋举世无双,所以便按照诸葛亮的设计,将司马懿成功引到上方谷。

一路胜利的司马懿此时早已得意忘形,看着上方谷的入口也没多想就一头扎了进去。见司马懿掉入陷阱,诸葛亮振臂一呼,埋伏在此的蜀军把手里的干柴、火把、硫磺等一切可燃物都丢了出去霎时间,火光冲天,司马懿周围俨然是一片火海。

就在诸葛亮为除去司马懿而满心欢喜之际,天空下起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直接将火海尽数浇灭,通晓天时地利的诸葛亮,也终于失了一次手。

大局既已定,不再穷追击

司马懿见上天都帮助他,便急忙引兵逃走。

诸葛亮的部下见司马懿准备逃离,便多次请示诸葛亮用箭射之。诸葛亮沉思片刻后,却选择放掉了司马懿。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了匡扶汉室而鞠躬尽瘁,但是从头至尾都是以失败告终,到最后便是有心无力抱憾而死。但在上方谷之战中,即便上天下起了大雨将火给浇灭了,但诸葛亮也完全可以命令弓箭手将司马懿杀掉,但为何诸葛亮最终没有选择这样做呢?

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前文也说了,司马懿和诸葛亮兵力差别太大,司马懿进到上方谷时,也只是带了少股兵马,而大军都在外面候着,火攻则只是暂时困住了内外两军,火被浇灭后,后续部队肯定会冲进包围圈誓死救援主将司马懿,到时候即便诸葛亮有地形优势,也难免会损兵折将大伤元气,这不是诸葛亮想要面对的。其二,诸葛亮一贯喜欢在战前察觉天时,而这次却没有查出这场暴雨,对诸葛亮来说并不是自己的失误,而是天不助他,所以自觉失去天时的诸葛亮也不再强求了。

人生如戏,纵使诸葛亮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但在上方谷一役之后,司马懿再也没有出兵,而是选择跟诸葛亮耗下去,最终把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谋士给熬死了。

诸葛亮戎马一生,却从未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夙愿,然而这位可歌可泣的悲剧人物,却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屡遭别人甚至是后主刘禅自己的怀疑。但诸葛亮从未想过要谋权篡位并用实践打消了刘禅的疑虑。苦了这位天下无双的跨世纪人才,高光的开场,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