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肃宗李亨,李隆基最狠的儿子:表面柔弱、实际狠绝,亲儿子说杀就杀!

 qiangk4kzk8us4 2020-08-29

唐肃宗李亨,大唐第七个皇帝,纵观他的一生,比起他爸爸李隆基、奶奶武则天、太爷爷李世民,简直弱爆了。但是,能妥妥当了18年太子不被赶下台的是他,在安史之乱后力挽狂澜收复两京的也是他,要是真是软柿子,能有此番成就?实际上,李亨并不软弱,他的手段比李隆基更隐忍而狠绝!

唐肃宗李亨的内忧外患

安史之乱后,李亨独自到灵武计划收复家国山河的大计,此时将士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安禄山虽然声势浩大,但抵不过民心所在。但是,在气势如虹的表象下,李亨政权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外有劲敌,内有党争。

安禄山的死是一个分水岭。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亲儿子安庆绪所杀,叛军内部矛盾达到顶峰,而李亨抓住机会,给叛军以致命打击,同年他便收复了两京。但是,高兴之余,李亨又有新的担忧,这便是如何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

当外敌暂时被击退,还没等到完全被消灭时,李亨政权的内部斗争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第一个发出信号的,是李亨的亲儿子建宁王李倓(tán)

在平叛的过程中,李亨三子李倓表现英勇,在军事谋略和实际作战中,都表现得十分抢眼。但李倓也有缺点,即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这样的性格就容易得罪人,而他得罪的就是李亨的宠妻张良娣。

张良娣时常和宦官李辅国狼狈为奸,深为李倓厌恶,他还找到李亨的谋臣李泌,想要除掉张良娣。李泌虽知道张良娣心术不正,却也始终秉承大局为重、明哲保身的做法,奉劝李倓不要意气用事

然而,张良娣早就磨刀霍霍,在李亨面前先下手为强,称李倓有谋反、夺嫡之心。当时李亨有心立长子广平王李俶为太子,张良娣借机为李俶鸣不平,而李亨就真的下旨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倓。

李亨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

1、张良娣挑起立储争端

实际上,张良娣也不是广平王的拥护者,她不过是借助立储之争,挑起广平王和建宁王之间的矛盾与争端。因为两个兄弟关系很好,她想要扶立自己人,只能先将他们各个击破。另外,张良娣还想借助立储除掉她的眼中钉李泌,只要李亨找他商量,李泌无论站在哪方,都必定成为失败者的敌人,这样一石三鸟的计划,也亏她想得出了。

不出张良娣所料,李亨果然向李泌问计立储。李泌早有打算,他劝李亨,立储是家事,应当太上皇李隆基定夺。言外之意,如果李亨擅自立储,那么他在灵武继位就有了野心昭昭的证据!而且,李泌还表示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必定是想借此离间臣和广平王,至于是谁,他没有点破,但彼此都心知肚明。李泌虽然破坏了张良娣的阴谋,可惜李倓却自己掉进了坑里。

2、李倓血气方刚,政治素养太低

事后李泌把整个事件告诉了广平王李俶,李俶当即去见李亨,表明自己绝无当储君的野心,迎回太上皇、收复江河才是如今大计。李俶机智又诚恳的回答赢得了李亨的赞许,但相比之下李倓却在这个事件上表现得极其幼稚。

人人都知道李辅国与张良娣相互勾结,但只有李倓敢当面表现出嫌恶。他每次见到肃宗,都会大骂这两人居心叵测,可李亨却不以为然,要知道他最信任的人就是李辅国和张良娣。所以,李倓的真言在李亨看来,就是心胸狭隘的诋毁。因此,比起李俶的机智,李倓的死,是他政治素养太低的表现。

3、李亨残忍杀子,亲情不堪一击

实际上,尽管张良娣巧舌如簧,李亨也有自己的考量。李倓的军事才干非常突出,甚至李俶都比过,如果李倓有心谋反,恐怕李亨父子俩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正值叛乱未平,如果内部再发生争斗,恐怕李亨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皇位就要没了。李俶为太子,实际上是巩固李亨的权力,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李亨立储,李亨只能残忍除掉了让他忌惮的李倓。

结语

整个事件,最大的赢家是张良娣,但李亨又何尝不是顺水推舟?由此可见,在涉及到自己权力地位的事情是,李亨狠起来,一点都不手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