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接连错过的三次机会 只要把握住一次,授衔元帅当仁不让

 心灵牧场书馆 2020-08-29
“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这是1955年授衔之后,粟裕说过的一句话。在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眼中,军衔的高低,并没有那么重要。无论是南昌起义后重伤,爬着找到了部队,还是成为红十军团唯一突围出来的孤军。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那些倒在身边的战友,分量都比这军衔要沉重得多。
到底是辞让元帅还是资历原因,都只是结果。可能真正让军迷们感到遗憾的,是粟裕接连错过了3次绝佳的机会,因为哪怕只要把握住了其中1次,那粟裕被授予元帅军衔,绝对是名至实归。
1970年,粟裕曾率军事代表访问刚果,顺路考察了诺曼底登陆战的战场。在粟裕心中,诺曼底的海滩,就是他理想中那场大战的军事沙盘。1949年5月,华东海军统归粟裕指挥。1950年,作战命令正是下达,由粟裕筹备攻台作战诸事项。
当时海峡对岸只有7个军14万残部,而粟裕计划以20万的优势兵力,一战而下。海军在东南沿海不断演习登陆作战,就是为最后一场大战厉兵秣马。战役还未开始,海峡两岸就在针锋相对。那边蒋介石从日本买了2万雇佣军,后又增加了薛岳撤回的7万海南残部,以及舟山群岛的12万守军,总兵力达到40万。
为了能够确保登陆作战有10分把握,吸取金门深刻教训,打好这场没有退路的大战。粟裕不断修改作战计划,将攻台部队总兵力提高到16个军,60万人。即便因病住进了疗养院,粟裕的床头也永远放着一幅沿海的地图。但这位攻台总指挥,直到最后,也没有等到海军出征的号角,因为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打乱了全局部署。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做未雨绸缪之想,由 4个军,3个炮兵师共25万人组成的东北边防军,驻防凤城、辽阳等地,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8月4日,将东北边防军以“志愿军”名义入朝参战的计划被提上议程,粟裕也成为了志愿军司令员的第一人选。
三军待命,指挥体系的班子也搭好了,但粟裕却因病暂时无法赴任。原本计划等待粟裕康复后,再挂帅出征。但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10月1日又悍然越过38线,朝鲜战局急转直下。因为战情紧急,彭德怀从大西北被调回,指挥志愿军抗美援朝。而接连无奈错过2场大决战,也成为粟裕一生最大的遗憾。
1955年授衔时,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已到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参与授衔。当时陈毅主要从事外交工作,严格来说是不属于授衔之列。不过很多人都认为陈毅是功勋老将,从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一直在军中履职,应该破例授予元帅军衔。陈毅当元帅,也确实是名至实归。
但如果没有这一次破例,再选一个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代表进行递补的话,粟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最佳人选。以粟裕的军功和担任的职位,他也完全有资格授予元帅。
不过对于粟裕自己来说,可能他晚年唯一的遗憾,只有那难以实现的攻台计划,这也是很多将军们共同的遗憾。如果可以,他们绝对会希望用自己的毕生的荣誉来换得一个出征的命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