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江上一沪翁 2020-08-29

七夕真的是古代的情人节吗?

七夕过后再聊情人节,确实过时了。不过,面对很多网友的疑问,悦华还是想说道说道。

悦华认为,中国从古至今,并没有一个纯粹的“情人节”。无论三月三的上巳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还是七月七的七夕节。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01首先,中国从来没有名为“情人节”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有些保留了下来,有些已经消失了,但没有一个名叫“情人节”的节日。

当然,不仅中国没有,英语世界中也没有。

“情人节”这个名称是西方的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的中文译名。

换句话说,2月14日,又是玫瑰又是巧克力的那个世界性的节日,在英语中也不直接称为“Lover’s Day”。

而且最初的西方“情人节”只是基督教的一个纪念性节日,随着时代发展,才慢慢演化成了恋人们的一个“专属节日”。

而中国的上巳、元夕与七夕则从来不具有这种专属性。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02在宋之前,可参照西方圣瓦伦丁节,相当于“恋人的节日”的,是三月三日的上巳节。

易中天在一个讲座中说: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在周代就已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它也知道这可能是不人性的,因此它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就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在三月三,叫上巳节。这一天,周礼规定,所有的成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叫“奔淫不禁”。

易中天又拿出《诗经溱洧》作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还原了一个美好的场景:

阳春三月,溱水与洧水涨水了,碧波荡漾。在河边,男男女女手持兰花,结伴游玩。

诗中还有特写:

一个女孩问一个男孩:你去那边看过了吗?男孩说:去过了。女孩说:那再陪我去看看呗!

于是两个人穿过人群,私语窃窃,情话绵绵,以一枝芍药确定了爱情……

看到没有,和西方的“情人节”比,诗经的时代,只不过把巧克力和玫瑰换成了“蕳”与“勺药”而已。

至于浪漫的情话,与深情的动作,人类都一样吧!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溱洧诗意画

需要指出的一点,即使在先秦时期,三月初的上巳节也非单纯是指恋人们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去河边沐浴——如《论语侍坐篇》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种沐浴,不仅是因天气和暖,水温升高,去洗去身上的污垢,还是一种祛病祈福的仪式。

到了魏晋,这种祈福意义就更明显了,像《兰亭集序》中所说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修禊”就是举行祈福的活动。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三月三上巳节慢慢从官方的节日中消失了,到了北宋,在典籍中已没了上巳节庆的记载。可是在云贵少数民族地区,像“三月街节”这样的节日还在民间流传。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李玉刚《人约黄昏后》

03还有一个说法,元宵节相当于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由来已久的国家法定节日,一提元宵节,我们会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等浪漫诗篇。

在那个时代,妇女(特别是高门大户家的女子)被禁足在家,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而持续三至十天的元宵节庆,使她们获得了少有的“解放”。“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的传统,当然为有情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约会机会。

可是,元宵节的约会在古代是“地下”性质的,并不为社会所容,恋人们只能在月光下呢喃,而不能在阳光下牵手。

所以,古代元宵节充其量是“地下情人节”。

如果说上巳节的主要功能是祈福的话,那么元宵节则具有西方狂欢节的性质。

古代放三到十天的元宵假,官方的主要目的是“与民同乐”,以表现“国泰民安”与“皇恩浩荡”,但客观上则形成了万民狂欢的局面。

正月十五,不仅有盛大的花灯巡游,在隋唐代就有了“假面舞会”。不然《大明宫词》里那个浪漫桥段——太平遇戴昆仑奴面具的薛绍——就不会上演了。

除此之外,古代的“元宵大假”在民间还包含偷青(一种仪式性的窃取活动,主要是偷菜,甚至还可以象征性地偷人妻女)、“走百病”(妇女元宵夜间结伴出游,以求福)等等。

可以想见,这种种活动都为有情人创造了机会,虽然并非是主动性的,直接的。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一见薛绍误终身”

04最不像“情人节”的七夕节,其实最具现代“情人节”的样貌。

易中天指出,说“七夕为中国情人节”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文化的商家”制造出来的!

换句话说,七夕有“情人节”之名,是现代“造节”运动的产物,就像“双十一”一样,充满商业气息。

确如易中天所说,在古代七夕和婚恋毫无关系。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说它是“情人节”,毋宁说是“妇女节”。

同上巳、元宵的开放性不同,七夕节是个封闭性的节日。

《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与下九,嬉戏莫相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一天(“初七”)是妇女间的聚会。

她们聚在一起举行乞巧活动时,当然也会聊及姻缘等,但男人是没有机会参与的,想要制造偶遇,以期“转角遇到爱”,可能性比那两个节日要小得多!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05但是,如果在上巳、元宵、七夕三个中选一个做现代中国的“情人节”的话,我想,七夕会胜出。

首先,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为这个“新”节日做了文化加持。

虽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内核是“重逢”——像“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就是对它的阐释——但我们很容易联系起“缘分”、“坚贞”等爱情主题词。

而网络超强的“造梗”能力又为七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话题,这使七夕在三个传统节日中更有中国“情人节”的样貌。

再比较一下其他方面:

上巳节俗早已消失了,想恢复就相当于重新创造一个新节日;

元宵节在现代与春节功能混同,让它再承担“情人节”的内容,恐怕并不容易,更何况农历的十五日在民间多人认为不是“良辰吉日”。

而只有七夕无论承绪传统还是对接现代,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易中天:七夕是古代情人节?没文化!那真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上海外滩上的七夕无人机秀(灰灰猫图)

所以,和易中天教授不同,悦华认为,虽然中国并没有真正传统的“情人节”,但在现代,七夕节还是最具“情人节”的样貌的。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恋爱与婚姻自由了,如果愿意,可以天天都过“情人节”。

但如果自由过了度,这“情人节”也不好过,说不好,就像一个段子里所说的,“情人节不小心就变成小清明”……

———

参考文献:

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陈熙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