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高秋》  爱也无由

 作家文坛 2020-08-29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处暑节后,越城岭及时地拒绝了雨的情意,让天公把一个个大好的晴天给了这里的禾稼们,让它们安心于成熟的事业,好向人们贡献最丰硕的果实。  
     于是,秋是越来越高了,从早到晚,天空一律着清澈的湛蓝。让人看到了它的无限深遂,心生重重的敬畏感。间或的几朵云儿,也是把自已变得十分洁白,悠闲地挂在天上。似乎是在点缀,好让过于单调的青蒼有一点别色。  
      处暑后秋日的早晨已经有了孟秋特有的凉意,提醒人们秋真的来了。没有了养育儿女负担的麻雀们照例开着短会,然后群飞到就近的稻田去用早餐;  
      林子里的山鸟却正在唱歌,和着蝉曲,只是鸟儿的歌欢快,是没有忧愁的那种;而蝉曲则是很焦心的、希冀美丽婚姻的呐喊。由于它们知道秋日无多,再不找到另一半就变成“大龄青年了”,会贻误终生。因此很焦急;  
      一群客鹭沿着仍然是墨绿的山腰翻飞着它们特有的群舞。这昨夜从北边飞来的鹭鸟是在观赏新的旅游点的风景。在天上看完了景区的大慨后,会分散落下来,去野地田间补充“燃料”,以待晚上再飞去下一站。  
      孟秋的候鸟南迁是旅游式的。夜飞昼落。一边旅游,一边南迁,不慌不忙。反正天气还暖着呢!这些候鸟们虽然也落到农人的田间尤其是稻田里,可它们却遵守着千万年来固定的“纪律”,不吃农人的禾稼之实。甭管是玉米稻粒还是粟米高梁。它们宁肯寻食细小的草籽,残存的虫鱼之类,当然也包括被人们保护的蛙类。不象那些离不开人的麻雀会成群地祸害农人的禾稼未熟已熟的稻穗,甚至可以把农人小块的蘼子~我们叫铲(音)籽啄个精光。  
      因此,候鸟的大军虽然年年要经过这里,而且不止一批,但总是“秋亳无犯”。  
      午后的秋阳还是很烈,一如农谚中的“秋老虎”。在没有云遮雾掩的晴空,不遗余力地把它的夏天般的酷热一古脑倾泻给秋的大地。让根子不深的秋草浅竹枯卷了它们早晨还很舒展的叶子,逼它们提前染上秋色。  
      早晨还在嬉闹的雀鸟们此时不知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反正没有了它们的喧闹声。只有狗儿趴在主人家凉爽的磁板地面,吐着长长的舌头。并不愿意吠上哪怕是一两声。懒懒的。  
      农人们不弃的稻田禾色已经是嫩黄了。这是稻子“腊熟”的标志。也就是说稻穗已是十之八九成熟了。但稻叶虽已嫩黄,却并未终止它的工作。它们要在“白露”之前,用最后的光合作用生产出的碳水化合物去充实少数未熟的青粒儿,好将稻穗的每一粒稻谷都变成金子,去回报辛勤的农人。  
      于是山地的梯田便变成了一抹抹一轮轮的浅黄色彩染。你若远看是一层层的嫩黄;从空中俯瞰则像军用地图上一圈圈的“等高线”内、被自然的画师塗上了“孔雀黄”。  
      腊熟的稻田里没有水了。这不是天不下雨所造成,而是农人特意放干了田水,为不久的收割做准备。其实这个时候的稻子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水了。只要田泥湿润就行。因此也就会让鹭们“失望”,只好别寻他处以找食物。这晕食的涉禽比不得其它的迁鸟,不肯素食。这也是它们不害禾稼的原因之一。我知道,它们一定会飞去与湛蓝的天空同色的河道水库以及浅溪存洼去觅食。虽然那里食物不多,但果腹尚可。加满一箱“燃料”应当不成问题。  
      今年的稻子非常好,穗沉粒硕,几乎没有病虫害。应当是丰收在望了。可能是老天看到了庚子的灾祸太重,要出手拉农人一把,好让他们尽早走出灾祸的阴霾吧。  
      板栗枝头上密密的刺球还在继续壮大着。它们的叶子也还在抓紧利用这高秋阳光和热量生产着尽可能多的淀粉,把它装进坚果之中。不久便会让它饱满着白黄色脆脆的果肉,让板栗染上棕红色,绽开刺球,裂着嘴,告诉主人,我成熟了。稍微可惜的是雨水断得太早了些。正长个的它们还是需要雨水滋润的。  
       岭南的山地,板栗多多。这玩意是果,亦是粮。炒熟了,粉都都的,好吃;晒枯了,脆生生的,清甜。只可惜没有相应的加工业,所以只能作为时令坚果,挤身于街市里港,物美价卑。远没有外来的开心果、松子们金贵。农人获利并不多。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农家用来充做油茶的底料,却是不错的。非本地人还没有这口福呢!  
      大山的农人对他们本份的执着,画出了高秋美丽的图画,让人看到了希望,亦让人淘醉。其实醉人的核心正在于这秋的丰收在望。因为秋的红叶只能给人美的享受,而秋穗则是给人以足食呢!  
      这高秋的景色里虽然没有北国的红叶遍山,却有美丽的嫩黄与黛绿。还有翠湖碧水。配上这深遂的蓝天白云和群鹭雁字,好一幅高秋图画。让好多文人墨客长吟浅唱。难怪刘属锡能够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美丽诗句来。  

       杨焕文作于2020年8月29日
   

===============================

原创作家简介:杨焕文,文字爱好者。50后,苗族, 务过农、参过军,做过法官、任过律师。作品大多以乡土为题材,骨子里恋着脚下这片土地,文字源于土地的深情。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