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出自姬姓(五帝之首黃帝后裔),汉末建安年间南渡,叶氏自南阳侨寄丹阳句容,其后散居湖州、睦州、衢州、歙(she)州等处。叶公沈诸梁四十五世孙叶俭晋代任括州太守,携家居松阳,后裔散居浙江各地。金华叶氏多为其裔,在宋代与明初两朝由松阳迁入金华。金华雅畈叶氏始祖宗韶,行十,朝奉系叶梦得八世孙,宋时由括苍之龙泉迁金华之雅畈,其孙百四又析迁邑之孝顺乡华溪(莘溪)。历五世至庆十六(讳有礼,字元标),于1372年复由华溪徙居马海,是为金华叶店叶氏始迁祖。 叶店叶氏《即马海叶氏》源于金华雅畈叶氏:始迁祖叶宗韶,宋室南渡时自括苍(松阳 今浙江丽水)迁金华雅畈。长子叶达先留居雅畈,次子叶正先析居莘溪。叶正先六世孙庆十六、庆十七,复分别迁马海、天锺湖。据《叶氏宗谱》载 洪武五年(1372),叶氏64世孙庆十六公从金华莘溪(今金东区孝顺镇域内)迁出,肇基马海前后陈村。清初改村名为叶店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叶店叶氏首修《马海叶氏谱》至公元2010年,历时23代,638年历史。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一月仲冬,九修《马海叶氏谱》, 公元2010年叶店村叶氏再次续修宗谱... 叶店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西,距金华市区中心10公里。据《叶氏宗谱》载:叶店叶氏自浙江缙云县迁于金华市雅畈镇。明洪武五年(1372),肇基马海前后陈村。清初改村名为叶店村。据《竹园王氏宗谱》载,明万历十二年(1584)曾建石桥,后圮,乃架木为桥。又《重建白龙桥记》载,清嘉庆五年(1800)山洪暴涨,桥被冲毁,十三年王凌九首捐六百五十金修桥,十六年修复。桥在白龙溪上,溪流蜿蜒曲折似龙游,细浪映日似龙鳞,故称白龙溪,桥称白龙桥。清代属白沙乡。民国初属二桥乡。1935年属滨江乡。1946年属滨湖乡。1949年5月属东溪乡。1958年属临江人民公社东溪管理区。1961年属临江区东溪人民公社。1983年属东溪乡。1986年11月属白龙桥镇。
叶店村是浙江金华市婺城新城区及浙中重镇白龙桥镇政府所在地,属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中心。村处“玉山拱南,金河横北,东临马海(畈),西绕龙溪(白沙溪)”的冲击平原,聚落呈块状分布,330国道与03省道傍村而过。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635户,总人口1672人,其中:55岁以上老人428人,未成年人约200人,在外读书(高中大学生)约60人,务工人员502人,经商人员225人。
叶店叶氏宗祠 金华双溪叶氏: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以业鹾(盐)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叶氏从发源地南迁浙江的历史: 叶姓主要发源地为河南。据《叶氏族谱》(沈诸梁一支)载,沈诸梁之子叶重战国时任楚邑令,叶重之子叶凝任楚大夫。秦汉时,叶姓后裔分居于今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等地。如叶重四世孙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六世孙任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八世孙任雁门(今属山西)太守,九世孙任青州(今属山东)刺史。至叶望由青州迁至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成为南迁始祖,后在南北朝时发展光大了江苏下邳郡。 叶氏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中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仕钱塘令(今浙江杭州),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琚次子叶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叶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 魏晋南北朝时的南迁是继叶望南迁后的叶姓历史上又一次南迁。据载,叶琚任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令,其子迁往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河南新安、浙江缙云等地。 注1: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注2:叶梦得:叶公后裔"叶俭后二十二世至叶承备,有子三,长曰彪,次曰道,三曰笾。宋代著名文学家叶梦得系彪公派下,字少蕴,吴县今苏州。宋哲宗绍圣四年(北宋1097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尚书左丞、崇信军节度使,死后追谥检校少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