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家庄,几征几还往事沧桑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风雨百年华彩依旧

  从市东上路转入宝善坊就是叶家庄了。踏入叶家庄的那一刻,仿佛是经时光隧道的起点,一下回到了清代时期。闹市中的静土上,花毫无顾忌地开着,草若无其事地绿着,参天老树下,一口百年古井静静地守望着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一抬头,写着“南阳”二字的牌坊就在眼前了。步入门楼,是青石铺成的巷子。巷子中的幽静让人不由自主放轻了脚步,两旁的兰花、桂花、月季、海棠的生长争先恐后,空气早已浸染在香气之中。

  巷子的两边,风格一致的住宅带着岁月痕迹却又精神抖擞地站立着,青砖有历史但不破旧、雕花有年龄却鲜艳。宝善坊13号正在装修,轻轻推门进去,有着悠久历史的窗花在近8米高的房子中间傲然盛放。宝善坊14号门上贴着的大红喜字还未褪色,红色灯笼不遗余力地渲染着喜气,让人遐想:100多年的历史中,这深巷见证了多少人的幸福?

  因宁静,近百米的巷子显得非常悠长。忽然,巷子的深处被一扇铁门拦住,从缝隙中望去,威严的叶大夫祠正在装修。

几征几还往事沧桑

  经人指点,两次叩门,终于觅到了叶家庄现在的“掌门人”、79岁的叶老先生。他似乎一副不愿被人打扰的样子,可是,说起房子的历史,他立即变得亲切了起来,因为太爱它,他喜欢让人分享它“成长”的细节。

  他是叶氏富商在佛山的第四代人,因为是现居佛山男丁中年龄最大的人,他也成为了家族中所有事件的牵头人,掌管着叶家庄的地契。“祠堂后面的花园,以前是有专门的人打理的,非常漂亮,我就在这里出生,但是后来去了香港。”叶老先生说,家族中很多人都是在佛港往返,所以房子中就加入一点洋派元素,如门楼处的圆柱等。直到后来日本攻打香港,读小学四年级的他才随着父亲回到佛山。当时,宝善坊位置是入佛山的“口”,叶家庄也被日军征用了,抗战胜利后,他们叶氏的后人才重新回到叶家庄,回到自己的家。

  文革期间,叶家庄门楼内的房子再次被征用,祠堂内的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1989年,这里才彻底恢复宁静,也是同年,这里被定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个后人都有义务

  “叶家庄经历了几次修葺。”叶老摸着墙上的青砖说,抗战胜利之后,叶氏后人重新搬回曾被日军占领的家,欢天喜地的他们就对房子进行了修葺,房子的外观还是保持统一不变。1989年,房子再次还给叶氏后人时,叶氏后人们再次将房子修葺入住。

  叶氏后人很多都在香港或者国外居住,“最远的在南美洲。”但是距离并没有影响他们对这个宅子的关注。从几年前开始,叶氏的后人们开始捐钱修葺祠堂,并请来了南海博物馆老馆长黄巨明主持修缮。“现在已经花了40多万了,一定要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现在叶家庄中住了10多户人家。“住在这里,就是要负责修缮的。”叶老先生说,叶氏的后人都有保护叶家庄美丽的义务。

有钱有心却不能修危房

  “我年龄大了,等我做完这件事情我就把这个位置让给我的侄子。”叶老的眉头又掠过一阵不快。在叶老保管的叶家庄地契上,叶家庄占地是4000多平方米。

  “你看,这个房子也是地契上的,几年前都被宣布是危房,我们有钱有心着急去修葺,却没有办法。”原来,位于门楼外宝善坊的7号与8号,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被外姓人转租出去,经过多次协调都无法收回。这房子墙体多处开裂,窗户也已经全部破损。他着急地指着那些粗大的墙缝说,“这里是文保单位,但是我们叶氏后人愿意捐钱将房子修好,另外,将‘宝善坊’的牌坊再立起来。”他又指指放在门楼前石牌。

相关链接:

叶家庄简介:叶家庄位于佛山禅城区市东上路宝善坊。是经营中西成药的叶氏富商在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一组大型庄宅建筑群,故名叶家庄。街首的“叶大夫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庄宅与祠堂均集中建在宝善坊的北侧,以单座毗连排列,坐北朝南,形成一条长79.7米的巷道,全以花岗石铺砌。叶家庄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屋宇高大宽敞,室内装修讲究,檐板多用木雕。始建时,东、西均有门楼,今西侧门楼已不存,现存东侧门楼外表是水磨青砖,石额刻“南阳”二字。


[End]

叶氏商盟告叶氏宗亲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