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青田县平桥村叶氏宗祠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在后祠的正壁上有今人所画的一对宋人夫妇像,身着宋式官服的男性就是被平桥叶氏尊为始祖的南宋人叶宏道,官夫人妆束的女性就是叶宏道的妻子,南宋宰相青田人汤思退的女儿汤氏。据老人们讲,叶宏道原来居住在鹤城镇西门外锦屏山,因汤思退主张与金人议和误国被治罪,身为其女婿的叶宏道恐受牵连,举家迁至当时较为偏僻的平桥,距今已有844年了。

平桥距县城约20公里,是一个座落在山脚下面临溪流的村庄,青(田)石(平川)公路绕村而过,其前后左右,或近或远都是山,环境十分清幽。平桥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可能就是村前村后的山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而且这些成林的树木是有些年头了。在早就通有公路,还曾是“乡”、“公社”所在地,人口不算少的大村落能保存有这么好的林子非常难得。


找村里的老人了解情况,我们来到村尾的祠堂,当看到祠堂外墙上写着“叶氏宗祠”四个大字时,突然想到这“平桥进士”是不是叶岘?,可能平桥古时就叫“富川”?进得祠堂见到几位老人,连忙先作提问,答案是肯定的。据一位老人讲,古时的十一都富川就包括平桥、黄垟、东源三地,而且平桥的进士就是叶岘。

为证明其事,老人们拿出了叶氏宗谱给我们看。叶岘字西隐,生于1312年,卒于1386年,至顺癸酉(1333)中得进士,与史书记载完全吻合。宗谱上对叶岘的事迹记述得不是很详细,只知叶岘在元朝时授官云南临安府尹,入明后又做过江西南安府尹。这“府尹”可理解为一个“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府”就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可见叶岘的官还不是做得很大。


叶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百业农为本”,叶岘就重“孝”重“农”。身为子女,在母亲生病时叶岘宁愿不去做官,而甘心持汤奉药服伺在侧;做地方官吏,叶岘非常重视农事,叶氏宗谱和旧《青田县志》都收录有叶岘的“劝农文”。中国农业科学院王仲在《古代循吏重农行为考察——以明清为例》一文中就提到:叶岘知青田县,每年“春二月,既望,山东郊,召父老饮之酒,而告之曰:‘劝农,吾职也,力农,尔事也。当职以实意为尔农劝,尔农当以实意受劝,却不是应故事为一场说话而去’”。

要说叶岘所做过的最有影响的事情可能就是当年与刘基、徐祖德两位同乡联袂创造的同榜题名的“神话”。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当时进士科分左右两榜,各录取50人,其中右榜(元以右为尊)为蒙古人、色目人,左榜为汉人(北方)、南人(南方汉人)。大家想一下,三年才一次的进士考试,全国才录取50名汉人,而一个小小的青田县竟占有三席,也就是说青田一县可敌人家一个行省,这绝对是近乎神话的事情,在当时肯定会在京城引起轰动,那时的青田一定比现在的高考超级强县黄冈和会宁风光。让刘基、叶岘和徐祖德等先贤不曾想到的是,现今“教育和高考”却是最令青田人汗颜的事情。

在平桥叶氏的历史上学历最高者当然是叶岘,而福气最好、成就感最强的就应该是叶岘的父亲——叶简。因为叶简生了七个儿子,个个成器,人人做官,其中“从武”最出色的就是六子叶良器。元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率兵下金华、定括苍时,处州总制龙泉人胡深把叶良器举荐给朱元璋,当时叶良器被任命为义兵千户,在浙南一带剿寇伐逆。因攻克平阳城有功,被升为万户将军。后来在攻打瑞安城时,叶良器不幸被元军所俘,英勇就义。叶氏宗谱上录有胡深的《祭万户良器文》和朱元璋的题诗《敕祭良器公》:“黑风暴雨血腥飞,正是将军交错时。耿耿孤忠冰雪凛,昭昭大义日星随。宁邦安国人怀惠,总戎胡深哭有词。朕归兰台亲赠笔,姓名万古列宏威”。


明军中设有百户、千户、万户的军职,其中百户、千户即“百夫之长,千夫之长”之意,不知这万户是否有统御万夫之实。现在师一级部队员额为万人,如果作强行比较,这万户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师长或旅长吧。叶良器官职不高,又非朱元璋的亲信,其战死后,朱元璋会为他题诗,这可能性好象不大。叶良器的上司胡深在朱元璋称帝前,也战死缰场,可见叶良器死时,朱元璋肯定还没有当上皇帝,而在这首所谓朱元璋写的《敕祭良器公》中,朱元璋竟自称为“朕”,让人费解。自秦始皇始,中国只有皇帝可自称为“朕”,有封国的王,虽可以自称“寡人”、“孤”、“不谷”等,但绝不可能自称为“朕”,由此看来这首《敕祭良器公》很可能是后人伪造的。

平桥的叶氏宗祠为三进式,有门厅、戏台、后祠。在后祠的正壁上有今人所画的一对宋人夫妇像,身着宋式官服的男性就是被平桥叶氏尊为始祖的南宋人叶宏道,官夫人妆束的女性就是叶宏道的妻子,南宋宰相青田人汤思退的女儿汤氏。据老人们讲,叶宏道原来居住在鹤城镇西门外锦屏山,因汤思退主张与金人议和误国被治罪,身为其女婿的叶宏道恐受牵连,举家迁至当时较为偏僻的平桥,距今已有844年了。

叶宏道定居平桥后,就给族人立下一条在今天看来意义非凡的规矩——保护树木,禁止砍伐。据说数百年来,只有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平桥的树木遭受过度的砍伐,除此特殊历史时期之外,平桥叶氏族人一直遵守始祖的遗训,封山育林,这就是今天平桥为什么还有保护得这么好的林子的原因。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