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城县土桥镇金山叶氏家庙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又名敦本堂。位于汝城县土桥镇金山村象形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汝城县志》等载,金山叶氏始迁祖叶广信原籍南雄府(今广东韶关南雄市),明成化中徙居桂阳(今汝城)金山,其后裔散居在金山、社溪、蜡树脚、双鲤、濠头、锦堂等处。该族属名人有清乾隆恩赐举人、翰林院检讨叶有声,乾隆举人叶光国,光绪贵州兴义府知府叶正固、广东河源、和平、长乐知县叶树荣,云南武定直隶州同知叶树藩,分省浙江同知叶棠,广东嘉应直隶州州同叶衍兰,分省云南通判叶颐年、广东兴宁十三都司巡检叶帧等。敦本堂为金山叶氏第七世叶俊吾一支的分祠。


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道光元年(1821)、宣统三年(1911)、1927年四次修葺。1991年维修。祠堂居村落建筑中心,门左巷道门额墨书“庭门”二字,高度低于祠堂屋面的青砖青瓦民宅环绕门前祠埕至朝门。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78平方米。三进二天井,由门厅、中厅(议事厅)、后厅(敦本堂)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顶,覆小青瓦。门厅狭仄,进深约2米,前出廊,封火山墙,廊顶施卷棚。前檐柱上的明代月梁形樟木额枋,三层镂雕彩绘双龙戏珠、螭首含珠、麟吐玉书、麒麟踩钱、鱼跃龙门等图案,内外层交错重迭,玲珑剔透,堪称湘南雕刻艺术中的精品。后檐柱间施4对槅扇门;正门上悬“叶氏家庙”四字匾,红底金字。中厅前檐柱饰联:“地分东南橘绿柚黄敢思异地忘真本;天共楚粤湖深海阔总为同天溯大源。”后檐柱间中施2对槅扇,左右开八角形门洞,上悬“府参军”、“太守”、“太傅”(已失)三匾。槅扇关合,背面则成一幅木板画屏,上部为水墨“云龙腾飞”图,下部红色底板上正楷书16对32条“报条”,记载叶氏历代外出为官子弟的姓名、官职。后厅高踞,前檐柱饰联:“世德作求笃宗盟以睦九族循循仁让规矩;彝伦攸叙肃家法而振三纲奕奕尹姞衣冠。”两侧外墙壁分挂“俗消雀角”、“吏行冰上”两块德政牌;厅中檩子上悬“萱堂上瑞”、“萱堂戏綵”、“寿纪期颐”、“引年尚德”、“名节古稀”等五块匾额。

正中神龛施5对鎏金彩绘木雕槅扇,上嵌刻50个“寿”字图案,内供奉叶氏列祖列宗神主牌位;龛前摆设神台。神龛上悬“敦本堂”三字匾。朝门设在祠埕右前,朝东北,为汝城著名“三条半朝门”中的“半条”。砖木结构,三开间小青瓦硬山顶,建筑面积70平方米。大门黑漆螺钿门神,青石门槛,门簪纹饰太极八卦图;门额悬“翰林院”、“大夫第”、“孝廉方正”三块华带牌;门联书:“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中柱联:“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卢阳。”前檐柱联:“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明其家族渊源和影响。门左墙壁上嵌青石碑一通,注明“子孙后代永远不得改变朝门高度和朝向”。朝门前地坪宽敞,池塘清波荡漾。

塘南岸置旗杆碣一对,上刻有“大清乾隆丁未科(1787)翰林院叶有声立”等字样。祠堂装饰古朴典雅,梁柱上的插栱、额枋、驼峰、花板、雀替和天花、门枕石、柱础、槅扇、神龛、旗杆碣等浮雕、透雕、圆雕、彩绘山水、花鸟、奇兽、人物、戏文、故事和传统花纹,题材丰富,绚丽多姿。祠堂内龙饰甚多,大门额枋上的青龙、螭吻、麒麟,槅扇门绦环板上的貔貅,门厅、中厅鳌鱼造型的雀替,木板画屏上的水墨云龙等极具特色。中、后厅墙壁上保留有数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壁画、报表,生动地反映了乡村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金山村另有象形湾“达德堂”、上叶家一、二组“咸正堂”等两座叶氏家庙。


[End]

🍃HTML5+CSS3网站的优势

广东宋桂叶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