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

 老刘tdrhg 2020-08-30

高考语文中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七大诗歌题材

  • 题材一 怀古咏史诗

  • 题材二 托物言志诗

  • 题材三 羁旅思乡诗

  • 题材四 送别怀人诗

  • 题材五 边塞征战诗

  • 题材六 山水田园诗

  • 题材七 爱情闺怨诗


题材五 边塞征战诗

1.特征 内涵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2.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3.内容 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4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反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的向往。

5常用手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6教材链接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E.“倏忽长驱吾地”极言秦兵强大,为后面秦兵失败作反衬。欲扬先抑,以突出晋军胜利意义重大。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