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腐诗话

 杏坛归客 2020-08-30
自古以来,咏豆腐的诗词数不胜数。豆腐是种富有文化的食物,自淮南王刘安时,直至今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故事中传承到今天的“豆腐美食文化”,别有一番滋味。

【豆腐来源】

淮南王刘安偶然制作出豆腐,并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汉乐府歌辞·淮南王篇》
西汉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
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银绠汲寒浆。

豆腐

明·苏雪溪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

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


【豆腐之美味】

诗中提到豆腐的做法,苏东坡在湖北黄州为官时,经常亲自做豆腐,并精心烹制,用味醇色美的豆腐菜招待亲朋好友。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节选)

宋·苏东坡

脯青苔,炙青莆,烂蒸鹅鸭乃匏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有记载读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舌尖初次触碰,新鲜的麻辣感能带来令人兴奋;滑入喉咙,豆腐温热鲜嫩,吞咽后余韵不绝,深受食客喜爱。

成都竹技词·咏麻婆豆腐

清·冯家吉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

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豆腐乳】

豆腐乳闻起来虽有股臭味,但其口感好、营养高,颇受中国老百姓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

豆腐乳

清·李调元

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

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



【各种豆制品】

由豆腐衍生出来很多产品,豆干,豆皮。有个段子不是说,做豆腐生意不会亏本,豆腐坏了还能卖臭豆腐。这种段子只当做笑话,一笑置之。

豆腐诗

清·李调元

豆腐脑:

家用为宜客非用,合家高会命相依。

豆腐皮:

石膏化后浓如酪,水沫挑成皱成衣。

豆腐丝:

剁作银条垂缕骨,划为玉段载脂肥。

豆腐干:

近来腐价高于肉,只恐贫人不救饥。

臭豆腐:

不须玉豆与金笾,味比佳肴尽可捐。

南豆腐:

逐臭有时入鲍肆,闻香无处辨龙涎。

油豆腐:

市中白水常咸醉,寺里清油不碑禅。

筐豆腐:

最是广大寒彻骨,连筐称罢御卧寒。

豆腐乳:

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

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

【豆腐之镇】

祁集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祁集素有豆腐之镇的美称,豆制品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有豆制品生产经营户1165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日加工大豆10万斤,产品主要有豆腐、千张、素鸡等品种。


《祁集豆腐歌谣》

(民间歌谣)
吃大肉,吃大鱼,不如祁集千张皮。
哪一朝,哪一代,祁集豆腐都不赖。

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由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中商会先后分别与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府承办,海峡两岸每年9月15日(淮南、台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淮南在豆腐的制作、食用及以豆腐为本的豆腐文化方面,为人类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人类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