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了关于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生成和溶氧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而其毒性则是和酸碱度,也就是常说的PH值相关。氨氮的毒性随PH值的升高而毒性增强;但亚硝酸盐则恰恰相反,其毒性随着酸性的增强而毒性增加。那什么是PH值呢,就是氢离的浓度,用氢离浓度的负对数1-14来表示。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索伦森提出来的,P代表浓度、力量,而H则代表氢离浓度。 养殖上要求水质的PH值在6.5-8.5,这仅是一个范围值,那么在检测上具体有什么应用呢?首先,养殖水体中的PH值是处于动态变化的。白天,藻类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到了太阳下山前,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小,此时也就是养殖水体一天中碱性最高的时候。所以在平时的水质检测中,若是下午五六点测到水体的PH值在8-9,根本就不用考虑去降PH值。但如果是早上测到就是9以上,那就应想办法降解了。其次,PH值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引起鱼类的不适应性,严重时出现死鱼。例如生石灰,就是通过生石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遇水生氢氧化钙,也就是熟石灰。因为氢氧化钙是强碱性,可以破坏病原菌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达到杀菌的目的。当PH达到11以上,就可以杀死水体中的鱼虾。再次,PH值在测定中定点,且固定水层,不同时段多次检测,可以通过PH值的变化,体现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是否充分,为碳源的补充提供依据。 当养殖水体PH值过低,可以通过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使其在正常范围值以内。当养殖水体PH值过高,因素众多,和藻类光合作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关,也和土壤、水源相关。降PH值简易办法就是往养殖水体里补充醋,但只能暂时缓解,极易反弹。最好的办法就是补充复合乳酸菌加用碳源多肽,根据水体PH值的高低,适当调整用量。 |
|
来自: 新用户5488A7G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