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用水管理(二)

 新用户5488A7GH 2020-08-30

     在今年6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第五项规定的就是总氮,一级排放标准是小于等于3毫克每升,而二级标准是小于等5毫克每升。这里的总氮不同于养殖用水检测中的氨氮。氮是水体中存在的5种形式氮的总量,包括溶解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氨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态氮。而养殖用水水化学分析测定的氨氮实际上是分子氨和离子氨含量之和,数值是小于总氮的。今天就来说一说氨氮的来龙去脉。

在平时检测中,有时发现氨氮很高,但鱼并没有出现死亡,但有时养殖户一下生石灰,鱼就出现中毒死亡。按正常的剂量,用生石灰把鱼毒死的案例每年都有发生,其原因就是大家忽视了氨氮的毒性,是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强。真正把鱼毒死的,其毒性主要来自于分子氨,而离子氨的毒性却很弱。这里就涉及到氨氮标准值的由来。我们现在通常要求氨氮最佳值是不超过0.2毫克每升,这个值来源于89年国家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标准中规定了非离子氨的最高限值是0.02毫克每升,有的文献认为离子氨的毒性为分子氨的十分之一,或是更弱,所以综合下来,就以全部是离子氨计,氨氮的标准值就是低于0.2毫克每升。

关于离子氨与分子氨的毒性差异,来源于离子氨与分子氨的电离平衡,而这个平衡又受到酸碱度的影响。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氨能通过鱼体体表渗入到鱼体内,渗入的量取决于水体与生物体内的pH差异,如果任何一边的液体的pH发生变化,鱼体表面两边未电离的分子氨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平衡,分子氨总是从pH高的一边渗入到pH低的一边。当施入生石灰,碱度升高,水体中的过量的分子氨,就会从水体中渗入到鱼体内,鱼就会出现中毒。而离子氨,由于带有电荷,通常不能渗过鱼的体表,所以毒性较低。

广告 



养鱼经,养殖技术交流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