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菌(五)

 新用户5488A7GH 2020-08-30

连载目录

真菌(一)   真菌(二)   

真菌(三)   真菌(四)

第四类:嘧啶类药物
如5氟胞嘧啶,就是作用于真菌细胞核的药物。当药物进入真菌细胞内,在胞嘧啶脱氨酶作用下转化为氟尿嘧啶,由于氟尿嘧啶取代正常代谢产物尿嘧啶,所以真菌的蛋白合成受到了干扰,从而达到了抑菌或是杀菌的作用。5氟胞嘧啶毒性低,且口服吸收良好,药物在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在体内不被分解代谢,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如口服用药后,5氟胞嘧啶在24小时内,有90%的药以原形式从尿中排出。不利的一面是,5氟胞嘧啶的抗菌普很窄,而且易产生耐药性。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耐药性,前期都会加量使用,或与有协同作用的两性霉素B、或是酮康唑合并使用。
第五类: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药物
众所周知,真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葡聚糖、几丁质和甘露聚糖蛋白复合物组成,而哺乳动物没有细胞壁,所以只要药物针对真菌细胞壁上的这些成分发生作用,那这些药物就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真菌,对寄主就没危害。针对真菌的细胞壁开发的药物有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如卡泊芬净,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如多氧霉素、尼可霉素;以及作用于甘露聚糖和甘露聚糖蛋白复合物,如普那米星、卡泊芬净。
 
最后还有抑制真菌有丝分裂的灰黄霉素,其作用原理是与微管蛋白结合而发生作用,口服吸收好,吸收后可分布机体各部位,拌药时加入植物油,如菜油(有的地方也叫清油,可减少药物损失,增加药物吸收率。对于全身性真菌疾病,在吃料的情况下,内服灰黄霉素可有效助于治疗真菌性疾病。现有情况下,通过多年的养殖一线实践,我筛选出了一些在真菌上确实有一定效果的药物,如硫谜沙星、水杨酸、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碘、甲醛、戊二醛等。更多实验数据,等今年年底的实验如果有了新的发现,到时再分享给大家。(全文完)
 
清晨,别人家的鱼在缺氧浮头,这边却吃得正欢



广告 

养鱼经,养殖技术交流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