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肥水,今天接着把几种特殊的水色单列出来写一写。比如现在常见的水质混浊,或是水色发黑,或是水面出现大量泡沫。 水色是藻类的体现,不同的藻类有不同的特点,藻类的生长又与环境相关,如水深、光照、流动性、水温等,而且藻类与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有句顺口溜“有藻缺菌,水质不稳定”。从池塘生产力的角度,那藻类就是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如果更进一步,那菌就是这个初级生产力的基础。肥水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定向培育优良的藻相,还是在增加各种营养物的浓度,以及各种微生物的浓度。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混水,这些混浊水大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浮游动物过多,大量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后,水体溶氧下降,所以这些浮游动物就往水体表层聚集。浮游动物有一个特点,就像人憋了一口气脸会涨红一样,它们的身体也会发红。用二元同构的方法去认识这些浮游动物,就是因为氧气不足,才引起了这些浮游动物发红。它们之所以往水体的表层聚集,还有另外一个猜测,不过有待证实,那就是身体发红是否也是这些轮虫繁殖的需要,为了吸引异性过来交配;就像有些鸟,用唱歌跳舞或是用做巢来吸引异性,最典型的就是孔雀,留着一个长长的尾巴。 要处理这些过多浮游动物,可以用海光轮虫灭无踪在清早沿着塘边施整塘面积的四分之一,一袋用一亩半到两亩;值得注意的,鳜鱼无鳞鱼不能用,这些鱼可以用滨阳车轮指环杀,一袋用2.5亩。 (2)水比较浅,鱼又比较多,藻少菌少,水体自净能力差;再加上水少,养殖户投料不足,或是像一些农村的鱼塘,几十公分的水深,根本就没有投料,鱼在泥里寻找食物,水色就是一塘的黄色混浊水。另外就是有些鱼塘,鱼身上长有寄生虫,躁动不安,搅动底泥,引起水质混浊。 这种情况就是培藻加补菌,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3)当反复地使用一些残留时间很长的消毒剂或是杀虫剂,还有一些重金属,它会长时间的抑制藻类的生长,或是微生物菌群的恢复,导致水质白浊。最常见的就是晶体硫酸铜,以及三氯乙氰脲酸,特别是三氯乙氰脲酸,如果在同一池塘里,一个月只要是反复大剂量用上三次,要在短时间再把水培肥,那是非常困难。 处理的方法可以上午用滨阳底巧,下午使用解毒120,都按一袋用2亩水体,第二天再培藻加补菌。 除了上面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水色,水体中藻类也比较多,水还比较活,一天中还能出现不同种颜色,但就是颜色不好看,比如出现早绿午黑、早红夕绿、早黑午绿等现象。这是由于藻类的特点引起的,池水中的藻类,有的是能主动运动的,像在显微镜下看到裸藻,运动速度还很快;而这些能运动的藻类大多具有鞭毛,像裸藻和隐藻。 由于这些藻类能运动,可以不断调节在水体中的水层位置,以不断适应接收适宜的光照,所以这些藻类即使处于水比较深的静水区,也能生长得很好,而其他藻类在这样的水体里,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就拿能通过调节假空泡,来实现在水体中运动的蓝藻来说,比起有鞭毛的藻类,它的运动速度很慢,但比起其他没有鞭毛的藻类来说,其运动速度就算快很多了,但蓝藻仍然喜欢在静水中生长。 正是由于这样水体中,有像以裸藻或是隐藻占优势种群的藻类,裸藻是绿色,当以裸藻为主时,水就是绿色;隐藻是黑色,当以隐藻为主,水就呈现黑色。这种现象,全年都可发生,尤其是一些水位较深的老塘,有机质含量较高,耗氧量较大,底质容易酸败,应该经常改底,在水温适宜,藻类丰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裸藻速灭,一袋用3亩,第二天用有机酸解毒。 温馨提示 |
|
来自: 新用户5488A7G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