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阴的故事

 湘西老农 2020-08-30

春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窗边浇花,孩子突然问道:“妈妈,你印象最深的小学语文课文是什么?” 我抬起头,望向窗外,雨后,碧空如洗,海棠花瓣随风飘落。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天,老师带我们读着课文《小英雄雨来》,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雨来并没有屈服,他说道:“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我回答道:“是《小英雄雨来》吧,你呢?”孩子激动地说:“妈妈,原来咱们学过同一篇课文啊!我去把我最喜欢的课文找出来给你看。”

我眼前再一次浮现出儿时的情景。1984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周老师正在给我们讲:“未来,我们每家都会有电话,大家看看书上的图,我们还会实现四个现代化!” “太好了!”同学们欢呼起来,“这一切都要靠你们来完成了。” “啊,我们?” 大家一下子沉默了,我们能做什么呢?周老师说:“ 那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理想吧!” 同学们又沸腾起来,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要当火车司机。老师对我们说:“大家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将来实现理想,才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那个时候的我,懵懵懂懂中,还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不知道怎样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1991年,我正上初中,班主任孙老师从台湾探亲归来,同学们围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听说台湾风景可美了。” “老师,台湾是每家人都有自己的汽车吗?”“老师,台湾也学中国历史文化吗?”老师耐心的为我们讲述台湾所见,但是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永远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有比较,我们不了解差距,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以后都会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祖国在发展,会越来越强大。”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就立下了小小的志向,以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像周老师,孙老师一样,传授着知识,鼓励着孩子们成长。

2000年,我大学毕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已经过去了20年。20年来,我也像我儿时的老师们一样,看着一批又一批孩子们高中毕业,目送他们带着理想去成就更美的人生。回首从前,儿时同在一个班上的小伙伴们,有的成为了记者,在抗洪一线发来报道;有的成为了医生,无论面对非典还是新冠疫情,都冲在最前面。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还有自信。那是性格上的自信,是文化上的自信,更是对祖国制度的自信。2020年,我到甘肃对口帮扶地区送教送培,帮助当地的老师们开拓创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与方法。在与他们的座谈中,我们探讨最多的,是如何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自信的理念。

教师,未曾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未曾向科学家们一样攻下科技难关;从未有过轰轰烈烈的成就。然而,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用我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递着爱国,强国,为祖国做贡献的情怀。

“妈妈”,女儿举着课本跑来,“ 你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詹天佑》,过去,外国人嘲笑我们修不成的铁路,他修成了。老师说,现在国外的高铁,都要我们中国人来修,真令人自豪。”

时光匆匆,回首前尘,我们总有无限感慨;展望未来,愿祖国更加强大,我们每个人愿尽绵薄之力,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评语:本文以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为视角,洞悉我国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语言流畅,感情真挚,体现出了一名教师的情怀与责任。(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十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